- 王忠华;储林;葛展志;丁妍;刘优林;沈岳松;
采用超临界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系列可循环回收再生的NiO/NaBr催化剂,用于蒸汽重整甲醛制氢,并结合XRD、N_2吸附/脱附、SEM、XPS、H_2-TPR、in situ DRIFTS等表征技术,分析了NiO/NaBr催化剂的物相结构、比表面积、微观形貌、元素价态、氧化还原性质及蒸汽重整反应瞬态。结果表明:负载量为1%~5%的NiO/NaBr催化剂均能高效蒸汽重整制氢,2%的NiO/NaBr在450℃时表现出最佳的制氢选择性(104%),甲醛转化率接近100%,一次再生后的催化剂制氢性能可恢复到新鲜水平;NiO/NaBr催化剂表面结构密实,表面积较小(<1 m~2·g~(-1)),突破了小比表面催化剂难以获得高质量活性的局限;NiO/NaBr催化剂蒸汽重整甲醛为表面快速反应过程,NiO在此制氢过程中被还原为Ni,并不影响催化活性;NaBr不仅吸附甲醛并形成聚甲醛,还能使催化剂保持较好的低温氧化还原性质及制氢性能。
2022年04期 v.36;No.202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 杨春钰;李洪欣;相金汛;武井昕;时胜男;
针对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BR),分析了84消毒剂对含酚废水处理效能的影响,确定了浓度阈值,通过毒理学特性及胞外聚合物(EPS)变化分析了84消毒液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当浓度小于2 mg/L时,84消毒剂提高了脱氢酶(DHA)及苯酚降解酶活性并促进ATP产生,EPS中的蛋白质(PN)和多糖(PS)的含量随84消毒剂浓度升高而降低;当浓度大于2 mg/L时,相关酶活性降低并抑制ATP产生,活性氧(ROS)、乳酸脱氢酶(LDH)、PN、PS的含量升高。
2022年04期 v.36;No.202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 郑思米;魏群;马湘蒙;陈如歌;袁思涵;黄宇菲;李淑媛;
针对小球藻-菌剂体系,分析了光强、菌藻比和初始氨氮浓度对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了参数,探讨了氨氮去除途径和藻菌共生机理。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4 000 lux、菌藻比为3∶1、初始氨氮浓度为50 mg·L~(-1)的条件下,氨氮去除率达到最高值(94.92%);氨氮去除效果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为光照强度>初始氨氮浓度>菌藻比;在光强为4 700 lux、菌藻比为3∶1、初始氨氮浓度为56 mg·L~(-1)的最佳参数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实测值与与预测值分别为87.96%和87.31%;当氨氮浓度较低时,微藻和细菌在该体系中对氨氮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75.86%和17.50%;细菌保持了体系pH的平衡,EPS作为藻菌互利共生的关键介质维持着体系的良性循环;与微藻互利共生的关键菌属可以在体系中保持相对稳定。
2022年04期 v.36;No.202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0K] - 李贞金;
以磺胺甲基嘧啶(SM1)、恩诺沙星(ENR)、金霉素(CTC)和甲氧苄啶(TMP)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实验分析了典型抗生素在水产养殖水体中的降解过程和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分配、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50μg·L~(-1)的养殖水体中,SM1、ENR和CTC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52.6、115.9、59.2 d, TMP几乎不发生水解;在光照强度为3 000 lux的模拟太阳光下,SM1、ENR和CTC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7.4、33.0、3.5 d, TMP几乎不发生光解;SM1、ENR、CTC和TMP的生物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1.3、328.5、5.3、259.6 d; 4种抗生素的综合降解速率均比其中任何单一反应的降解速率快;在3种不同养殖类型(鱼、虾、蟹)水-沉积物系统中,水相中的4种抗生素均在0~7 d内快速衰减;SM1、ENR、CTC和TMP在平衡时的吸附系数分别为1.52~3.12、26.65~40.44、4.79~12.05、1.16~3.85 L·kg~(-1),不同养殖塘抗生素的吸附系数存在明显差异;沉积物中,CTC和TMP的降解半衰期长(29.1~60.5 d和26.7~42.5 d),SM1的半衰期较短(8.2~20.5 d),ENR的半衰期在不同的沉积物中差异较大,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持久性普遍高于水体。
2022年04期 v.36;No.202 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 陈继锡;肖晓钰;王永峰;
针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深度处理需求,采用浸渍热还原法制备了载二氧化锰活性炭颗粒,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拉曼光谱等仪器对改性活性炭(AC-Mn和AC-O-Mn)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在三维电极体系下考察改性活性炭粒子电极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COD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以硫酸锰为前驱体,可制备4.4%负载量的载锰活性炭粒子电极;锰元素在活性炭中主要以二氧化锰的形式存在,氧化作用破坏活性炭结构且不利于二氧化锰的负载;在三维电极体系中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经过15 min的电解,COD浓度降至47 mg/L,COD去除率可达83.7%,COD去除率较未改性活性炭粒子电极提高了41%。
2022年04期 v.36;No.202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王锐;胡斌;李润迪;
针对垃圾焚烧半干法脱酸塔旋流器叶片磨损缺失问题,利用CFD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无磨损情况下脱酸塔的流动情况,探讨了上部旋流叶片、下部旋流叶片和下部倾斜叶片的磨损缺失对脱酸塔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旋流叶片和下部旋流叶片的缺失对脱酸塔流场的影响较小;下部倾斜叶片磨损缺失会导致雾滴运动轨迹整体上扬、脱酸塔内部蒸发区域变大、脱酸塔整体压力损失降低等问题。
2022年04期 v.36;No.202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