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保护

综述与专论

  • 石油类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陈紫彤;任爱玲;刘烁;

    针对石油类污染土壤,阐述了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复合修复技术中的研究热点,概括了典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研究重点。分析认为:生物修复技术应用较为普遍,当前研究重点在于降解菌株筛选和活性剂制备,可运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理论、DNA诊断和基因工程等手段进行基因重组,筛选或培育转基因生物来提高降解率;物理修复技术效率高、耗时少、能耗高、成本高,需进一步加强尾气处理、能源替代和优化回收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化学修复技术效率高、能耗低,仍存在氧化剂残留、副产物残留、修复成本高等问题,可加强对绿色、高效表面活性剂和催化剂的研发;单一修复技术不足以满足当前石油类土壤修复需求,联合修复技术优势明显。

    2020年04期 v.34;No.19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电厂磨煤燃前干法净化提质研究进展

    刘鹏;饶俊;顾晓滨;

    针对燃煤电厂-0.5 mm磨制煤粉,分析了干法磁选、稀相气固流化床分选、摩擦电选等干法净化提质方法的研究进展。当前研究已经掌握操作参数和物料性质等因素对实验室阶段净化提质效果的影响规律,仍缺乏对物性与设备的耦合研究,对结构参数及其与操作参数的协同研究也较少,缺少稳定可靠的连续性放大设备。建议在设备大型化和连续性探索、参数协同、物性的适应性分析、工艺联合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工作。

    2020年04期 v.34;No.190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挥发性有机物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杨智博;康艺馨;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不仅受前体物排放量的影响,还与一些环境因素有关。为了更为科学地提出SOA污染防治对策,可以采用烟雾箱对SOA生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研究。介绍了近年来烟雾箱的设计与表征方法,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种子气溶胶、SO_2、NO_x等典型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认为SOA生成过程的模拟工具升级、定性分析和复合影响因素探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2020年04期 v.34;No.19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高级催化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柯灵非;黄修玮;

    介绍了高级催化氧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催化臭氧氧化、UV-Fenton、TiO_2光催化氧化、电催化氧化、湿式催化氧化、超临界水催化氧化、超声波催化氧化、微波辅助催化氧化等常用高级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讨论了工艺创新和新型催化材料开发的趋势。

    2020年04期 v.34;No.190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试验研究

  • 改性污泥基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Cd2+的吸附特性研究

    肖璐睿;梁程;桑文静;许士洪;李登新;

    为了提高废水中Cd~(2+)的去除效率并获得高效、低成本吸附剂,以市政污泥为原料,在300℃和500℃条件下限氧热解制备生物炭(BC300和BC500)并用NaOH进行改性(NC300和NC500)。通过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污泥基生物炭进行表征,运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系统研究了改性前后污泥基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污泥基生物炭相比,改性污泥基生物炭的极性降低,疏水性增强;碱改性炭表面具有更多的-CH_2-,C=O和C-O等官能团,有利于水体中Cd~(2+)的吸附; 4种污泥基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NC300和NC500对于Cd~(2+)的最大平衡吸附量较改性前分别提高了2倍和1.1倍。

    2020年04期 v.34;No.190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脱硫增效剂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中的应用

    郑志秀;万金雄;阮徐均;陈尼青;邵良成;

    为了以较低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实现SO_2的超净排放,在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系统中投加脱硫增效剂。结果表明:在进气SO_2浓度为2 800~3 000 mg/Nm~3、脱硫增效剂投加量为450 mg/L的条件下,净烟气SO_2≤30 mg/Nm~3,可停用1台循环泵并节约电耗720 kWh;投加脱硫增效剂对脱硫装置浆液pH值、石膏、亚硫酸钙、碳酸钙、氨氮以及COD等参数无显著影响,石膏品性以及脱硫废水的处置难度未受影响。

    2020年04期 v.34;No.190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鲁岗污水处理厂脱氮效果及氮素污染物转化特征分析

    刘伟;贾洪;张树奎;

    以鲁岗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单元的脱氮效果及氮素污染物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在A~2/O工艺中,厌氧段、缺氧段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21%和38%,好氧段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92%,厌氧段对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为63%; A~2/O工艺出水总氮、氨氮、硝酸盐氮浓度可分别降至13.6 mg/L、0.4 mg/L和12.6 mg/L,氨氮和总氮去除率高达99%和82%。

    2020年04期 v.34;No.190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0K]
  • 煤粉工业锅炉兰炭与烟煤燃烧性能比较

    李小炯;

    为合理利用兰炭并节约煤粉工业锅炉运行成本,采用70 MW双燃料煤粉工业锅炉进行试验,在不同伴燃条件下将兰炭和煤粉作为单一燃料进行燃烧。结果表明:作为单一燃料,兰炭燃烧过程稳定,满足替代燃料的基本条件;对比点火后10 min内的点火特性,兰炭和煤粉燃烧过程中炉膛温度变化量分别是388.659℃和585.072℃,氧含量变化量分别为11.736%和8.089%;伴燃可优化燃烧进程,降低兰炭着火难度并改善炉膛内的温度分布情况,更有利于后续的烟气净化;当锅炉负荷70 MW时,采用燃油+长明火伴燃和无燃油伴燃时,炉膛上部温度分别为1 017.382℃、989.126℃,燃烧强度与伴燃强度为正相关关系;在相同负荷下,兰炭的初始NO_x及SO_2排放量均低于煤粉。

    2020年04期 v.34;No.190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防治技术

  • 某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工程实例分析

    刘臣亮;

    为优化电镀园区废水重金属处理效果,以氧化+还原+中和+沉淀为主体工艺,应用了高级氧化破络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次氯酸钠氧化破络、中和沉淀、螯合树脂交换吸附等工艺处理含镍废水,总镍浓度降可至0.05 mg/L;采用焦亚硫酸钠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Cr~(6+)、总铬浓度分别降至0.003~0.005 mg/L和0.1~0.2 mg/L;采用多级氧化破络预处理络合废水,并通过多级物化工艺结合电化学反应处理非一类污染物废水,总排放口总镍、总铬、总铜、总锌、氰化物浓度分别降至0.08、0.1、0.05、0.04和0.01 mg/L。

    2020年04期 v.34;No.190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 不同采样温度下原位燃气热脱附土壤修复效果实例分析

    刘海飞;孟祥帅;赵伟;

    以退役焦化厂地块苯并(a)芘为修复目标污染物,通过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修复污染土壤。在100℃和25℃两种温度条件下,对修复后的土壤分别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温度条件下的苯并(a)芘含量达标率均为100%。对于目标污染物为苯并(a)芘的污染场地,建议在常温条件下下采样验收。在保证密封性并对土样进行有效降温的前提下,也可在100℃条件下采样。

    2020年04期 v.34;No.19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镇水厂综合防控措施分析

    孙勇;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城镇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在保障城镇水安全方面的作用尤为关键。针对新冠病毒在城镇水厂的潜在传播途径,从闭环流动和开环辐射视角判别了风险环节和关键位置。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镇水厂可采取的保障措施,并对其可靠性和功效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趋势,为完善水行业卫生安全体系提出建议。

    2020年04期 v.34;No.190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危险废物处置熔炼炉烟气治理工程实例分析

    张攀;

    根据某危废处置公司熔炼炉熔炼炉烟气污染物成分特征,采用"布袋除尘+臭氧脱硝+洗涤塔+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塔"工艺进行改造。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脱硫效率≥98.9%,进烟囱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由改造前的5 466 mg/Nm~3降至60 mg/Nm~3以下;脱硝效率≥72.72%,进烟囱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由改造前的550 mg/Nm~3降至150 mg/Nm~3以下;颗粒物入口浓度15 g/m~3,布袋除尘器出口颗粒物20 mg/m~3,每年可减少颗粒物排放量达17 376.8 t;烟气中的二噁英浓度<1 ngTEQ/m~3,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可降至0.5 ngTEQ/m~3以下。

    2020年04期 v.34;No.190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问题探讨

  •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要求下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夏刚;吴其荣;周川雄;赵培超;杜云贵;

    总结了国内在脱硝、脱硫、深度除尘等方面的主要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结合300 MW、600 MW、1 000 MW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案例,分析了影响超低排放控制工艺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因素。结果表明:设备购置费是控制投资成本的关键因素;运行成本主要由设备维护费、人工成本、消耗性指标构成,消耗性指标的占比最大;随着发电装备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脱硝、脱硫项目单位污染物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大幅下降,但投资成本却随着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及人力成本的提高而上升。

    2020年04期 v.34;No.190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 居民小区给排水系统强化新冠病毒防范措施探讨

    孙勇;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要求,分析了新冠病毒颗粒在生活污水中存在形式和传播途径,全面梳理了居民小区给排水系统关键环节和位置。结合我国小区建成现状和近期开展的民生改善工程,在既有设施安全保障基础上提出可强化居民小区给排水系统病毒防范的措施。指出了小区防范强化措施对于调查新冠肺炎流行病和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2020年04期 v.34;No.190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 利用ETP模型预测CCS技术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

    杨红梅;翟志伟;

    利用ETP模型对比了BASE和GLO两种能源方案,分析了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对煤炭市场、天然气市场、石油市场和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CCS技术可以有效减少CO_2排放量,降低环境政策成本,并对能源优化、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的使用产生积极作用; CCS技术对煤炭市场的影响最为显著,对石油、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影响依次减弱;对于煤炭市场,在不同的罚款政策背景下,2025年之前的使用量无明显变化,但CCS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升煤炭清洁高效的使用量,煤炭使用量在GLO100和Base情景下约分别增加150 EJ/Yr和400 EJ/Yr;在不同罚款政策背景下,CCS技术对石油、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市场均有积极的影响,可使能源使用率增加1%~45%。

    2020年04期 v.34;No.190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监测与评价

  • 西安市主城区大气降尘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生态风险评价

    乔丽洁;李文斐;景琳;孟晨星;李荣荣;候昕;董继先;

    基于西安市主城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分布进行了来源解析,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重金属的浓度组成,采用富集因子法判别大气降尘中6种重金属的来源,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依次为Cd<Ni<Cu<Cr<Pb<Zn,测定的重金属元素质量浓度超出1996年西安市数据的3.0~6.8倍; Cd、Pb、Zn、Cu、Cr、Ni富集因子EF平均值分别为24.544、8.085、5.552、3.397、1.334和1.412; Cd的RI值为1 397.38,远超其他5种金属,风险程度最高; 6种重金属元素浓度的季节、空间差异明显,反映出人类活动是西安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富集最为严重的Cd主要来源于垃圾焚烧,Zn的富集可能是受燃煤和垃圾焚烧的共同作用,Pb主要由汽车尾气和汽车刹车轮胎摩擦产生,Cu、Cr、Ni主要由于自然来源和一些人类活动; Cd对城市及周边郊区生态系统的危害最为严重,Pb有不利影响,Cu、Zn、Cr和Ni的危害较小。

    2020年04期 v.34;No.190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漯河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量及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朱卉;

    根据漯河市浅层地热能分布特点及赋存条件,对漯河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量和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结果表明:适宜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地区总面积为523.87 km~2,浅层地热能总储存量为318.89×10~(12)kJ/℃;在考虑土地利用系数的情况下,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总面积为249.12 km~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可利用的浅层地热能资源量74.63×10~(12)kJ/a;夏季可制冷面积6 397.94×10~4m~2/a,冬季可供暖面积4 798.45×10~4m~2/a;各区夏季制冷潜力(23.52~26.09)×10~4m~2/km~2,冬季供暖潜力(17.64~19.57)×10~4m~2/km~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可利用的浅层地温能资源量为211.00×10~(12)kJ/a;夏季可制冷面积17 157.43×10~4m~2/a,冬季可供暖面积14 966.10×10~4m~2/a;各区夏季制冷潜力135.12×10~4m~2/km,冬季供暖潜力118.63×10~4m~2/km~2。

    2020年04期 v.34;No.190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 滁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董朦;胡淑恒;李婉欣;

    选取琅琊区政府和市图书馆两处监测点位,通过解析车对其周边环境进行短时间的组分监测,采用正交矩阵因子法(PMF)分析了解析车获取的数据。两个监测点位的PM_(2.5)组份占比结果显示:二次无机盐为颗粒物的主要组分,两点位OC、EC组分占比的差别较大,市图书馆点位OC、EC占比均高于琅琊区政府;在本次监测时段中,琅琊区政府点位和市图书馆点位移动源和工业源占比相对较高。

    2020年04期 v.34;No.190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环境管理

  •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的应用

    朱园庭;容庆;方熙;黄潞璐;谢增林;张浩;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对某公司装机容量为12 MW的光伏发电项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司采用EMC模式建造光伏电站,预计20年可获得发电收入约2 010万元; EMC模式不仅能实现大规模盈利,还能充分利用闲置屋顶安装光伏组件,降低公司用能成本,避免投资风险大和项目回收期长等不利因素;在光伏发电项目中应用EMC,可以实现企业、能源服务公司、社会合作共赢的局面。

    2020年04期 v.34;No.190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欢迎订阅《能源环境保护》杂志

    <正>《能源环境保护》杂志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科集团杭州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保综合性科技期刊(2003年前名为《煤矿环境保护》)。1987年创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知网及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曾获得全国环境

    2020年04期 v.34;No.19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 《能源环境保护》征稿启事

    <正>1.《能源环境保护》(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科集团杭州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环保类科技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知网及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曾获得全国环境期刊二等奖;主要报道煤炭、电力、石油、太阳能、风核水电、热电、其他新能源等能源行业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置和利用,噪声控制,土地复垦,节能技术及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经验的

    2020年04期 v.34;No.190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