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福勤;朱云浩;焦亚楠;
针对河北某矿矿井水岩粉含量较高(原水浊度为340 NTU)、预沉后水质发白等问题,采用二次混凝+沉淀工艺进行处理,研究了混凝剂、助凝剂、投加方式与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为PAC,最佳助凝剂为阴离子型PAM;最佳投加方式为一次混凝投加100mg/L PAC、二次混凝投加20 mg/L PAC与0.6 mg/L PAM,这一加药条件下的沉淀出水浊度为4.6 NTU,浊度去除率达到98.7%,PAC投加量较一次混凝沉淀减少29.4%;采用二次混凝+沉淀工艺能减少药剂投加量并提高悬浮物去除效率。
2019年06期 v.33;No.186 6-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 李前;钱雅洁;刘振鸿;薛罡;李珂;
分析了CaO_2在紫外光(UV)催化活化下对诺氟沙星(NFX)的降解特性,考察了反应体系、CaO_2投加量、初始pH、水体基质(Cl-、NO_3~-、HCO_3~-)对降解特性的影响,通过抑制剂的加入探索了UV/CaO_2体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6,CaO_2=1 g/L的条件下,NFX在3 h内的去除率可达96.7%,但当pH升至8时,NFX的去除率降至60%。水体基质中Cl~-对NFX的降解起促进作用,HCO_3~-对NFX的降解无显著影响,NO_3~-对NFX的降解具有抑制作用; UV/CaO_2体系中,对NFX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为·OH。相比较传统芬顿反应pH=3的作用条件,UV/CaO_2可在pH=6条件下反应并在近中性条件下有效去除污染物。
2019年06期 v.33;No.186 9-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7K] - 郑利祥;刘伟;高杰;
为了分析饱和氧化铝脱氟再生效果并优化再生工艺条件,对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碳酸钠和偏铝酸钠四种碱性再生剂进行了对比试验,初步分析了饱和氧化铝的脱氟再生机理。结果表明:在偏铝酸钠溶液浓度为50 g/L,再生时间1.0 h,再生流速2.0 m/h的条件下,偏铝酸钠溶液对饱和氧化铝的脱氟再生效果最佳。氧化铝再生6次后的吸附量可达2.3 mg/g,仅比初始吸附量下降11.5%。再生15次后的吸附量降至0.1 mg/g,衰减幅度为96.2%。
2019年06期 v.33;No.18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 李超;高健磊;闫怡新;岳秋彩;
为解决污泥二次污染问题并增加蛋白质来源,利用中性蛋白酶催化水解污泥提取蛋白质,分析了pH、酶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底物含固率等因素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并确定酶作用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7.4、酶加量4 000 U/g污泥、反应时间4 h、温度50℃、含固率4%的条件下,污泥蛋白质提取达到27.4%,氨基酸含量为373 mg/L,多肽含量为912 mg/L;利用蛋白酶作为污泥处理剂获取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具有探索意义和应用价值。
2019年06期 v.33;No.186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吴雪茜;郑彭生;
针对固定床气化废水总酚浓度高、毒性强、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进行强化处理,分析了ABR反应器启动过程和总酚、COD、B/C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稀释原水并添加20 mg/L邻苯二酚作为共代谢基质下,ABR反应器在32 d内完成快速启动。稳定运行期,在进水COD 1 458~1 773 mg/L、进水总酚396~473 mg/L,进水pH 7.71~8.16、水温30±1℃的条件下,ABR出水COD、总酚浓度分别为793~1 004 mg/L、227~271 mg/L,COD、总酚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0%、42.3%,废水可生化性由0.131提高至0.403。
2019年06期 v.33;No.186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 张超;王吉坤;王宏义;李红伟;王立国;杜松;黄荣法;
为了提高生化单元入水可生化性,采用紫外-芬顿法预处理固定床气化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法分析了H_2O_2投加量、FeSO_4投加量及紫外灯功率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因素对COD去除率及可生化性影响都较为显著,最佳工艺参数为H_2O_2投加量22 m L/L,FeSO_4投加量2.7 g/L、紫外灯功率为2.5 kW;在最佳参数条件下进行72 h连续试验,COD去除率为50%~54%,出水可生化性为0.4~0.43,处理效果稳定。
2019年06期 v.33;No.186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9K] - 王涛英;徐军锋;姬海宏;周璇;冯蜜佳;
为了提高离子色谱法检测电厂炉水中磷酸根离子的精确度,分析了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对实验过程中的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及合成,得到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测量结果表明: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校准曲线的拟合过程、平行实验重复误差和标准溶液稀释误差,3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
2019年06期 v.33;No.186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何钢;谢毫;
以淮南潘谢矿区灰岩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灰岩水水质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资源化利用途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潘谢矿区灰岩水呈弱碱性、高温、高矿化度,富含锂、锶、铁、锰、硒等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较低,含14种稀土元素。灰岩水可作为热源进行热能利用,还可采用分级处理、分质利用的思路对灰岩水进行深度处理,将灰岩水回用作矿井生产用水和高标准用水。灰岩水盐分较高,经浓缩后的灰岩水可通过冷冻结晶、MED、MVR等技术将盐类进行提取和利用。
2019年06期 v.33;No.186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 杨森;赵森;刘涛;任志胜;
通过测定平顶山市卫东区、石龙区和郏县典型煤矸石山下游土壤中重金属(Hg、Pb、Cd、Cr~(6+)、As、Cu、Zn、Ni)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平顶山市煤矸石山土壤总体综合污染指数为2.09,污染水平为中度污染,污染等级为中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为Cd(2.62)>Hg(1.73)>Pb(1.37)>Cu(1.20)>Zn(1.13)>As(1.0)>Cr~(6+)(0.89)>Ni(0.88),郏县、石龙区、卫东区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3.09、1.62和1.55。
2019年06期 v.33;No.18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侯秋丽;邢宇鑫;甘柯;李喆;
为研究密云水库周边金矿尾矿库的重金属污染情况,选择水库北部上游汇水区两座典型金矿尾矿库进行调查研究。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深部(0-200 cm)土壤样品,通过对样品中Cu、Pb、Cr、Cd、As、Hg等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试分析土壤环境。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金矿尾矿库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
2019年06期 v.33;No.186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陈晓琳;何清怀;
基于ArcGIS三维空间分析,以穿越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110千伏异地重建输变电工程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输变电项目对风景名胜区景观的影响。分析认为:输变电工程施工期永久侵占现有斑块将会长期干扰景观体系,该工程在异地重建远离了田湾河和令牌山景点,对景观资源的影响有所减少;按照近景带、中景带、远景带、不可见区域的划分原则,异地重建减少了对景观敏感度的影响。
2019年06期 v.33;No.186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