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保护

综述与专论

  • 电动力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关键因素研究进展

    章梅;张谷春;黄欣怡;周来;朱雪强;冯启言;

    基于电动力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核心机理和关键问题分析,介绍了现有实验模型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电动力修复复合污染土壤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pH、修复液种类、污染物类型与形态、修复运行时间、电极材料等,提出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电动力修复复合污染土壤实施的解决措施。

    2019年05期 v.33;No.185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基于多层次模型对美国新能源应用情况的分析研究

    李芳盛;齐云国;韩文婧;

    为了给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提供参考,选取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德克萨斯州4个典型地区进行建模,分析了行业、人口、气候、地理等因素与新能源使用量的相关性,预测了未来新能源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各州新能源领域在1960到2009年之间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政策、技术与基础设施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各州新能源领域将在2025到2050年之间保持稳定。

    2019年05期 v.33;No.185 6-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6K]

试验研究

  •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载氯稻壳焦脱除烟气单质汞的机理研究

    李晓诠;杨茹;刁永发;陆遥;

    以四碳环并吡啶簇构型作为稻壳焦表面微观结构,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D3方法,基于6-31g(d)/lanl2dz混合基组水平上,研究了载氯稻壳焦吸附Hg~0的微观反应机理,结合频率分析法和内禀反应坐标法明确了过渡态结构和反应路径,计算了反应过程中活化能、吸附能及相关Mayer键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稻壳焦表面嵌入氯原子既可以增强物理吸附,还可以进一步将Hg~0氧化,使物理吸附转化为化学吸附并使其汞吸附能力显著提高,且氯原子的增多对汞吸附具有促进作用,与实验结果一致;化学吸附的产物有HgCl和HgCl_2,生成HgCl_2需要的活化能为287.22 kJ/mol,大于生成HgCl需要的活化能,即载氯稻壳焦汞吸附后产物以HgCl为主。

    2019年05期 v.33;No.185 12-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电强化SBR工艺处理苯酚废水及群落动态解析

    隆楚月;崔雨晨;张海雲;时胜男;

    为了提高苯酚废水的处理效率,构建电强化SBR体系(简称E-SBR体系),考察了E-SBR体系在施加电压和去除电压后对苯酚和COD的降解效率,利用高通量测序揭示了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SBR体系施加电压和去除电压后对苯酚和COD的降解效率均显著高于单独的电极体系与单独的SBR体系之和,生物降解和电极降解间存在耦合协同效应。相比于单独SBR体系而言,E-SBR体系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强。Bacillus、Pseudomonas、Rhizobium以及Sphingomonas为E-SBR体系中优势菌,其含量显著高于单独SBR体系,施加电场促进了优势菌的生长并且提高了处理效率。

    2019年05期 v.33;No.18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4K]
  • 模拟钢铁行业烟气中CO2捕获与解析实验研究

    李建光;李进中;钦柏豪;

    以乙醇胺(M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为对象,采用填料吸收装置考察了醇胺种类、浓度、配比、空塔气速以及CO_2浓度对模拟钢铁行业烟气中CO_2吸收和解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一种醇胺溶液相比,两种醇胺溶液的混合液对CO_2的吸收性能有明显提高;增大醇胺溶液浓度和液气比有利于CO_2的吸收;降低CO_2浓度和空塔气体流速有利于提高CO_2脱除率;相同条件下,MEA和MDEA混合液的吸收效果最为理想,具体吸收效率排序为混合液>MEA>MDEA,三种醇胺溶液均有较好的解析效果且无明显差别。

    2019年05期 v.33;No.185 23-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 改性脱硫灰除氨试验与除氨率时序模型拟合分析

    裘余丹;

    对火电厂粉煤灰改性后制成两种改性脱硫灰,通过试验测定了两种改性脱硫灰吸收氨气与除臭的能力。为描述吸附剂除氨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构建了除氨率―时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以10%石灰+75%粉煤灰+15%石膏并在常温消化条件下制备脱硫灰,二者吸收氨气的能力优于同类型市售吸附剂;两种脱硫灰与市售吸附剂除氨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分别用三次幂关系式和线性关系式进行较准确描述,模型误差较小。该除氨率―时序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脱硫灰除氨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且应用于工程插值计算。

    2019年05期 v.33;No.18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 折点加氯法去除生活污水氨氮的试验研究

    李晓;刘碧武;郭军;

    为提高生活污水处理厂氨氮去除效果,采用折点加氯法处理二级生化出水,通过试验分析了氨氮去除效果和主要研究因素。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5 mg/L、pH 5.5~6.7、反应时间30 min、次氯酸钠投加量59.3 mg/L的条件下,折点加氯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氨氮浓度可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次氯酸钠药剂成本为0.53元/t。

    2019年05期 v.33;No.18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酸性矿井水中和—絮凝沉淀除铁试验研究

    郑彭生;杨建超;郭中权;王宇龙;张杰;

    为使酸性矿井水总铁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要求,将中和沉淀与絮凝工艺相结合,分析了CaO、NaOH、PAC等药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水总铁浓度为466 mg/L、Fe~(2+)浓度为15.6 mg/L、pH=3.04的条件下达到同等除铁效果,采用CaO作为中和剂的投加量少于NaOH;在单独投加1 200 mg/L CaO的情况下,pH达到7.43,总铁及Fe~(2+)浓度分别降至5.7 mg/L和0.06 mg/L,总铁去除率达到98.8%;选用CaO投加量为1 000mg/L情况下的中和沉淀上清液(pH=6.26)进行絮凝强化处理,当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30mg/L和0.2 mg/L时,总铁浓度由11.8 mg/L降至0.28 mg/L。

    2019年05期 v.33;No.185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防治技术

  • 燃煤电厂湿烟囱烟羽下洗治理研究及应用

    吴永杰;戴永阳;姚晔;

    为有效解决燃煤电厂烟囱烟羽下洗和顶口结冰问题,采用CFD流体仿真技术获得了烟羽下洗发生的条件和形式,模拟了排烟筒加高、挡风板设置、烟囱外筒壁面处理3种方案的治理效果。根据模拟结果优化了烟囱顶口结构,开发了DFG-SPD防烟羽下洗装置。应用效果表明:烟羽下洗现象得以消除,烟囱顶口结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019年05期 v.33;No.185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3K]

问题探讨

  • 电厂余热在潘集选煤厂的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刘家柱;

    以潘集选煤厂为例,总结了传统供暖方式及煤泥烘干工艺的潜在问题,分析了电厂余热蒸汽替代燃煤锅炉进行供暖和生产的可行性。分析认为:潘集选煤厂如利用电厂蒸汽进行供暖和煤泥烘干,工程总投资3 898. 74万元,可减少燃煤锅炉运行费用634. 3万元/t,可减排烟尘280 t/a、二氧化硫40 t/a、氮氧化物60 t/a。

    2019年05期 v.33;No.18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监测与评价

  • 奥维地图在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曾媛;刘红志;

    探索了奥维地图在输变电工程环评现场调查中的应用,包括调查范围划定、调查点筛选、调查路线制定、信息记录、搜索与导航、信息共享;提出了较为高效的系统化现场调查技术方法,指出奥维地图应用在时效性、地表信息准确性、地图精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通过无人机和专业卫片编译技术加以优化。

    2019年05期 v.33;No.185 47-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1K]
  • 多种评估方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叶剑娜;金海峰;

    以某历史有机污染土壤为例,在详细调查污染物浓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运用地球化学法、土壤酶活性评价法、微生物群落结构指示法以及生态毒理学方法对该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评价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部分评价结果不一致;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综合评价,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评价结果。

    2019年05期 v.33;No.185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1K]

环境管理

  • 铜川市降尘污染变化规律与防治对策研究

    侯美玲;

    基于1986-2018年铜川市降尘监测数据,分析了降尘浓度变化规律、清洁对照点设置和降尘来源。结果表明:1986-2018年,铜川市降尘浓度变化区间为7.2~53.33吨/平方公里·月,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77.9%,2013-2018年降尘浓度持续下降;市委党校对照点已不具备清洁对照功能;铜川市降尘主要来源于外源性输入、工农业生产、煤炭使用和建筑施工等因素,防治重点时段为冬春两季,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城市绿化率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建筑工地扬尘管理和重点行业粉尘治理。

    2019年05期 v.33;No.185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宜昌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王乐;田东方;

    基于宜昌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2014-2017年),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空气质量影响因素之间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在宜昌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SO_2、NO_2、PM_(10)、PM_(2.5)、CO以及O_3)中,SO_2、NO_2、PM_(10)、PM_(2.5)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覆盖率、年末总人口、工业烟粉尘排放量;CO与O_3的影响因素较为相似,主要为地区生产总值、入境旅游人数、工业生产总值、建筑业生产总值以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但CO的主要影响因素还包括施工面积。

    2019年05期 v.33;No.185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 欢迎订阅《能源环境保护》杂志

    <正>《能源环境保护》杂志是由煤科集团杭州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与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保综合性科技期刊(2003年前名为《煤矿环境保护》)。1987年创刊,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知网及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曾获全国环境期刊二等奖。杂志主要报道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行业水污染防治与资

    2019年05期 v.33;No.18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能源环境保护》征稿启事

    <正>《能源环境保护》系由煤科集团杭州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与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保综合性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上网期刊,曾获首届全国环境期刊二等奖。主要报道煤炭、电力等能源行业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置和利用,噪声控制,土地复垦,节能技术及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经验等。面向从事能源环保工作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管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本

    2019年05期 v.33;No.185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