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保护

综述与专论

  • 城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研究方法综述

    陈家栋;程浚峰;赵静怡;夏锐;于欢欢;侯昕;

    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是环境污染的一大来源。它一方面危害生态系统,对水生生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各种有害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饮用水、皮肤接触、食物链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降尘监测是探索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效应评估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对大气降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对样品的采集、理化性质分析、源解析等技术方法的介绍。指出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全定量的研究方法。提出在未来应逐步形成空间区域上的网络化监测分析,完善研究方法。

    2017年04期 v.31;No.172 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湿法脱硫工艺对汞的脱除性能研究进展

    何安恩;马宵颖;张东霞;

    汞是煤中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痕量元素,汞污染对人类和生物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汞具有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毒性大,在生物体内累积等特性,成为近年来全球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从湿法脱硫工艺上对汞的脱除进行了综述,主要从提高烟气中二价汞比例,同时要抑制脱硫浆液中的二价汞的还原这两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提高WFGD系统脱汞效率的措施有添加氧化剂,气相氧化技术,液相氧化技术,催化氧化技术,光氧化技术,以及电氧化脱汞技术,本文给出它们各自的研究进展及各自的优缺点;抑制零价汞的再释放主要是通过添加沉淀剂的方法实现,在WFGD系统中添加S~(2-)、H~(S-)等还原性离子,使Hg~(2+)形成沉淀从而抑制零价汞的再释放。

    2017年04期 v.31;No.172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改性硅藻土在污废水中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孙彦良;吴雪茜;李文学;郑彭生;李昌杰;孙宁湖;

    为了更好地探索改性硅藻土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介绍了硅藻土的三类改性方式(无机改性、有机改性、活化处理)与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应用改性硅藻土处理生活污水、含重金属离子废水、造纸废水与印染废水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改性硅藻土作为一种新型吸附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2017年04期 v.31;No.17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试验研究

  • 介质阻挡放电结合TiO2/活性碳纤维降解咖啡因

    王文静;王飞鸽;冯景伟;胡真虎;

    实验研究了在大气压力和室温条件下,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结合二氧化钛/活性碳纤维催化剂(TiO_2/ACFs)去除水溶液中的咖啡因。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TiO_2/ACFs复合催化剂,扫描电镜(SEM)表征显示,二氧化钛在活性碳纤维表面均匀分布。研究表明,当咖啡因的初始浓度为10 mg L~(-1)时,相比较与单独DBD等离子体系,在输入功率40-90 W的范围内,复合催化剂的加入使咖啡因的的去除率提高了12-34%,能量效率提高0.06-0.11 g·k W~(-1)·h~(-1),矿化率提高7-14%。自由基淬灭实验证明氧气和羟基自由基在咖啡因的降解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产物分析表明咖啡因在等离子体协同TiO_2/活性炭纤维复合体系下的降解途径主要为嘌呤环上的羟基化和开环反应。

    2017年04期 v.31;No.17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 壳聚糖材料负载光催化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王琳;刘兴强;李佩琏;陈泽南;林艳婷;陈雅萍;

    将吸附与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协同效应的理念引入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当中,将壳聚糖与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原料,制取成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壳聚糖多孔材料,并研究其浓度、光催化时间、pH等因素对模拟废水活性艳红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纳米二氧化钛与壳聚糖投加配比为1∶2、溶液pH值=6、反应温度为20~40℃、光催化时间为90 min时,壳聚糖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对活性艳红模拟废水的吸附能力达到74.2%。

    2017年04期 v.31;No.172 26-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柴油在活性炭改良土中迁移的试验模拟研究

    李越;赵康;王瑶瑶;王华敬;谭秀翠;

    近年由于石油泄漏引起的地下水污染事故频发,为了探寻阻碍柴油下渗,降低地下水遭受污染的概率,通过土柱试验研究柴油在活性炭改良土中的迁移下渗规律。结果表明,同密度、同含水率的改良土中柴油的下渗速率比纯土的更慢,下渗深度更浅;吸附作用更强,多74%;活性炭对减慢柴油下渗速率有明显作用,慢50%;较大的孔隙比有利于截留柴油;对于同一含水率、表面积相同的改良土,密度越大,柴油下渗速率越慢,渗流量越小。本结论对石油管道的铺设,保护地下水有积极的工程意义。

    2017年04期 v.31;No.172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环氧大豆油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提升改造实践

    陆人春;

    环氧大豆油生产废水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废水,有机物浓度高,且主要有机物为甲酸,具有杀菌作用,同时生产过程大量残存的双氧水对生化菌的培养增殖会产生极大的抑制作用,实践证明采用常规的A/O法处理工艺效果不佳。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废水中有用组分,加入亚铁盐组成有效的芬顿氧化系统,经小试与方案的实施,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废水经提升改造工艺处理,可稳定达标排放。

    2017年04期 v.31;No.172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基于改良型A2O+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工艺的实证研究

    李永继;

    本文详细介绍了"改良型A~2O+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工艺"在霍州煤电南矿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基于对当地生活污水水质分析、处理工艺不同阶段除污效能的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具有明显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为企业生活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借鉴。

    2017年04期 v.31;No.172 39-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转炉一次烟气半干法除尘技术升级优化及数值模拟分析

    杨军瑞;杨晓琼;

    目前国内大多数转炉一次除尘系统采用的是二文三脱湿法除尘(即OG法),由于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这种除尘系统的除尘效果已达不到最新的环保标准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目前采用的最多的改造方式是将该系统改造为半干法除尘系统(即洗涤塔+环缝+脱水器的形式)。使转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次烟气经除尘设施净化后排放烟气中含尘浓度小于国家相关规范规定的排放标准。但是,半干法除尘系统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除尘效果也是差强人意。本文在现有的半干法除尘系统基础上,再次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出一种新型的半干法除尘系统,尽可能提高除尘设施的除尘效果,并且做到节水节电、降低能耗。

    2017年04期 v.31;No.172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曝气与PAC/PAM联合作用除铁的试验研究

    白金燕;

    针对某煤矿地下水源水铁含量超标的问题,通过混凝试验研究了在曝气条件下PAC/PAM联合作用的除铁效果。结果表明,曝气5min时,pH值可以由7.33提高到7.90,投加PAC25mg/L,PAM 0.25mg/L,滤过液Fe含量为0.11mg/L,浊度为0.64NTU。曝气与PAC/PAM联合作用除铁在现有水源水处理中具有曝气时间短,工艺变化小,运行可靠性高,效果稳定等优点。

    2017年04期 v.31;No.17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矿井水井下处理用互冲洗过滤装置开发

    荣伟国;

    以济宁三号煤矿矿井水井下直接处理利用示范工程,开发出适合煤矿矿井水井下工作环境的压力式气水相互冲洗滤池。示范工程应用表明,该滤池具有结构简单、空间占用少、操作管理方便、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等特点,可在井下矿井水直接处理中推广应用。

    2017年04期 v.31;No.172 49-5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防治技术

  • 水解酸化+A/O工艺在屠宰生产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刘翔;

    某肉类食品厂根据屠宰废水有机物浓度较高,可生化性好的特点,选择了"隔油+水解酸化+A/O工艺+接触氧化池"处理工艺。该工艺对于去除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COD、BOD_5、氨氮等指标均能达标排放,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04期 v.31;No.172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监测与评价

  • 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吕俊娥;杨宇鸿;

    以秦岭北麓(西安段)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分析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重要生态功能区评价指标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2项评价因素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根据地方相关法规和规划,划定禁止开发区红线。将重要生态功能服务区红线与禁止开发区红线叠加,最终划定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功能红线。其中,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保护红线区面积达2 157 km~2,占全区总面积41.5%;禁止开发区范围面积约2 076 km~2,占全区总面积39.9%。叠加构成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红线区总面积3 15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0.7%。秦岭生态红线范围的划定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2017年04期 v.31;No.172 55-5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 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有机胺废水氨氮加标回收法

    刘会;

    废水监测中氨氮监测易受环境及监测器皿的影响,如何消除影响通过加标回收方法来判断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2017年04期 v.31;No.172 60-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某污水处理厂A/O生物脱氮结合化学除磷工艺水质检测分析

    朱绍盛;

    文章介绍某污水处理厂采用A/O生物脱氮结合化学除磷工艺进行污水处理,在试运行6个月后,连续三天对其水质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得知,在碳源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投加碳源,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2017年04期 v.31;No.172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