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保护

综述与专论

  • 催化氧化法净化烟气中NO研究进展

    翁骥;李小海;贾勇;

    一氧化氮(NO)的氧化是发展氨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关键,本文从NO催化氧化机理、催化剂的类型及抗硫抗水性等角度分析了活性炭、分子筛、贵金属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等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性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通过增强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来抑制SO_2的吸附及活性组分的硫酸盐化,是提高催化剂抗硫性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另外,可通过增加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的绝对数量进而降低H_2O分子对活性位点的占据比例,进而提高SCO催化剂的抗水性能。

    2016年06期 v.30;No.168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试验研究

  • 芬顿氧化+SBR工艺处理家具喷漆废水的实例

    郦青;

    对家具生产排放的喷漆废水进行污水处理设计,根据实际污水情况,采用隔油-混凝沉淀-芬顿氧化-SBR-过滤工艺处理,出水取得较好效果,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2016年06期 v.30;No.16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浅谈DZD水管式锅炉除尘系统的改造

    孙书静;

    简要介绍了一例企业生产用锅炉的除尘系统的改造。叙述了改造前原系统存在的问题,具体的改造措施及改造后取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016年06期 v.30;No.168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含煤污泥浓缩过程中固体通量的试验研究

    毛维东;

    为了准确掌握含煤生活污泥浓缩过程中污泥固体通量的取值范围,对不同矿区的含煤生活污泥进行了静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煤生活污泥重力浓缩过程的固体通量可以通过静沉试验确定,沉淀初期污泥固体通量与污泥浓度存在正相关性。在煤矿污泥处理工程中大部分采用间歇排泥的污泥浓缩池,固体通量应取对应污泥浓度下的静沉固体通量;难以确定污泥浓度时可以在2.00 kg/(m2·h)~6.00 kg/(m2·h)之间取值,用由迪克原理求取的极限污泥固体通量校核。

    2016年06期 v.30;No.168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防治技术

  • 高寒草原地区露天矿生态恢复植被筛选及生态价值测算

    王立艳;陈淳;赵艳辉;

    灵泉露天煤矿即将关闭转入斜井开采,该矿位于高寒地区草原植被带,植被生长期短。露天矿坑边坡及外排土场土壤贫瘠,综合考虑露天矿闭坑后的防灭火及边坡稳定,以及依据区域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因地制宜、科学高效"的总体思路,对灵泉露天煤矿进行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生态恢复规划。其中,将生态恢复区分为植被自然恢复区与人工生态植被恢复区。在规划设计中以当地草本植物为主,适当配种景观植物。同时,本文利用价值量估算法,对规划区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灵泉露天矿每年的生态价值为873.53万元,生态恢复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对实现露天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年06期 v.30;No.168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500kV变电站声屏障技术优化研究

    严青;陈笠;何清怀;

    以某500 k V变电站为例,利用Cadna/A软件探讨了变电站声屏障优化方案,研究了设置位置、高度、形状、材料性质等因素对声屏障插入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声屏障距离主变越近,其插入损失量越大,降噪效果越好;声屏障高度越高,插入损失量越大,当声屏障高度达到8.1 m时,站外噪声均达标;对于不同型式的声屏障如折板型(向内)、倾斜型(向内)、直立型、折板型(向外),折板型(向内)降噪性能相对较优;当声屏障采用吸声材料,将增强降噪效果;变电站声屏障设置方案应综合考虑降噪要求、安全运行、操作维护等因素。

    2016年06期 v.30;No.168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淮南采煤沉陷区积水区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特征

    陈启忠;

    本论文选取淮南潘谢矿区东部潘集,中部的顾桥,西部谢桥矿的三个塌陷水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并分层对其有机质含量进行了分析。有机质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潘集塌陷水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范围为0.98~4.24%,平均值为2.04%;顾桥塌陷水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范围为1.4~2.2%,平均值为1.73%;,谢桥塌陷水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范围为1.2~1.8%,平均值为1.47%。总体上,自表层而下,有机质含量呈减小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水域的营养元素迁移转化,水域的管理,生态恢复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

    2016年06期 v.30;No.16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泉州市石材矿山采场特征与石壁复绿治理

    何志锦;

    通过对泉州市石材矿山开采方式与采场等特征分析,并综合以往调查成果,泉州市石材矿山开采方式主要为山坡式+凹陷式露天开采,开拓运输方式主要为公路开拓汽车运输、公路汽车与桅杆起重机联合开拓运输等。开采后形成的采场边坡以垂直面(石壁)为主,石壁高度一般为20~80 m,部分大于100 m。采用V型槽绿化法,利用藤本植物爬山虎、凌霄、常春油麻藤的攀缘特性,进行石壁的绿化治理,以恢复植被,达到复绿目的。

    2016年06期 v.30;No.168 28-3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问题探讨

  •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研究与案例分析

    赵宇明;谷小兵;李俊儒;

    污染场地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实践,包括场地调查、方案筛选、修复施工等多个环节。中国在该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全面了解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筛选流程以及应用现状,对于在我国开展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污染场地修复的各类技术、筛选程序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以某化工厂治理工程为例,介绍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现状,以期为该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016年06期 v.30;No.168 3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

    孙建富;张佩琴;张蓓李;董炜恒;

    本文以某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为例,详细分析了污水处理量与降雨量的关系、氨氮进水浓度与降雨量的关系,建立了污水处理厂氨氮进水浓度变化率与前一日降雨量之间的线性模型。

    2016年06期 v.30;No.168 34-3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淮南矿区煤矿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谷松;高杰;

    介绍了淮南矿区煤矿生活污水的水质特点及处理现状,对比分析了现有氧化沟、生物接触氧化以及SBOT三种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SBOT工艺的出水CODcr和NH4+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9.7 mg·L-1和1.9 mg·L-1,优于氧化沟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9-2002)中的一级A类标准,可作为矿区污水二级处理或水质提标的荐选技术。

    2016年06期 v.30;No.168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监测与评价

  • 实验室数据处理服务化平台设计与研究

    高亮;何晓云;朱诚侃;兰星守;

    本文针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处理,设计和研究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自动化分析和处理统计的合理解决方案,采用服务化平台系统设计方式,实现从仪器数据到监测报告全过程的自动化处理,设计配置灵活和应用范围广泛的并行处理系统,最大限度的实现实验室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2016年06期 v.30;No.168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退役化工企业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即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钱建英;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颗粒物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场地性质的变更越来越频繁,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或者工商业聚集区中的污染地块被改变用途后的潜在土壤污染风险问题已逐渐显现。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考虑到多种污染物可能同时存在于场地不同的介质之中,如土壤、空气、水、食物和尘埃等,通过分析与受体相关的多种暴露途径,实现对多介质的健康风险评估,以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为出发点,提出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修复目标值,风险评估结果是进行污染修复和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

    2016年06期 v.30;No.168 44-4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石化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及生态产业链设计研究

    赵宇;

    石油化工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石化工业同时又是一个"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不仅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水资源和化工原材料,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而建立石化生态工业园是一种解决企业与环境矛盾的有效方法。本文将结合循环经济理论,国家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和石化企业自身特点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石化生态工业园区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石化生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

    2016年06期 v.30;No.168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滨江区供水管网末梢点水质分析及保障措施

    倪月萍;

    为进一步优化滨江区供水管网末端水质,对2015年滨江区供水管网4个代表性末梢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末梢点p H、浑浊度、菌落总数、耗氧量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管网末梢点水质波动大,需优化管网管理并保证出厂水水质。

    2016年06期 v.30;No.168 53-5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中20种金属元素

    鲁淼娟;凌飞;柳展飞;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水中微量元素硼、锰、铜、锌、砷、铅、银、锑、铍、硒、镉、铝、铬、钴、镍、钒、钛、钼、钡、铊进行分析,通过在线加入内标校正基体效应,通过修正方程校正质量数干扰,测定元素校正曲线相关系数都在0.9995以上,各元素RSD<3.0%,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及多元素同时分析等特点,可进行饮用水,水源水样品的批量检测。

    2016年06期 v.30;No.168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