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保护

综述与专论

  • 光伏发电系统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实施研究

    王少波;卿湘运;

    在污水处理厂实施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土地二次开发利用,降低电力成本开支,减少污水处理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碳排放,缓解城市环保压力,提高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形象。给出了在污水处理厂实施光伏发电系统的必要性、实施步骤和投资可行性。尽管在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实施光伏发电系统存在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问题,但是发展潜力大。建议在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规划中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降低建设成本,缩短投资回收期。

    2016年02期 v.30;No.164 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风电场对电磁环境的影响分析

    吴彪;周宁;韩朝晖;

    介绍了目前国家的风电发展规划以及风电场的建设现状,分析了风电场对电磁环境产生影响的潜在危害,并针对风电场电磁环境影响评估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基本的评估要素、方法和流程,给出了风电场工程规划过程中避免或减弱电磁环境影响的几点参考建议,最后总结了电磁影响评估工作在风电场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及意义,从而可以为风电场的建设规划论证及电磁环境保护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2016年02期 v.30;No.16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基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安徽省碳排放效应及时空差异分析

    路漫其;许信旺;汪强;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密切相关。运用相关统计数据,依据碳排放模型、碳足迹模型、K-均值聚类法,测算并分析了安徽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碳排放状况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1~2010年安徽省碳排放主要有以下特点:1)碳净排放量逐年递增,建设用地占总排放的95%以上。2)能源消费碳足迹总体增加,生态赤字不断扩大。3)各市碳排量差异显著,地域分配不均。

    2016年02期 v.30;No.164 10-1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试验研究

  • 接触氧化过滤法处理含铁矿井水的中试研究

    方韬;郑利祥;谢毫;郭中权;

    为了解决煤矿矿井水铁含量高,较难复用的问题,进行了接触氧化过滤法处理含铁矿井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石英砂滤料的接触氧化过滤工艺处理含铁矿井水除铁效果明显。在气水比1:2、停留时间小于2~3 min和滤速12.0 m/h条件下处理2.0~2.5mg/L含铁矿井水,除铁率达到90%以上,出水铁含量<0.3 mg/L,过滤周期达30 h;中试装置实现封闭时序式互冲洗功能,当冲洗强度11.5 L/(s·m2)、冲洗时间6 min时达到较好反冲洗效果。

    2016年02期 v.30;No.164 14-1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1K]
  • 硅藻土吸附处理铜离子废水的研究

    熊蕾;阳立平;彭清静;

    本文以硅藻土为吸附剂,静态处理含铜废水,探讨了硅藻土用量、吸附时间、初始p H值、反应温度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浓度为60mg/L,硅藻土用量为5 g/L、吸附时间为30 min、p H值为5、温度为25~35℃时,铜离子去除率可达62%。在30℃及p H等于5时,最大吸附量为13.831 mg/g,符合Langmuir方程。

    2016年02期 v.30;No.164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 火力发电厂湿法脱硫系统扩容改造方案及实施效果

    张桂平;

    本文以某火力发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扩容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湿法脱硫工艺及各子系统的改造技术路线,改造技术主要方案包括取消增压风机,保留烟气换热器,吸收塔顶升并增加喷淋层等,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效率大大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火力发电厂脱硫系统升级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6年02期 v.30;No.16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 微电解组合ABFT工艺处理电镀有机废水实例

    杨小勇;

    温州市某电镀厂,在电镀表面前处理过程中产生一股有机前处理废水,该类废水有机物含量高,CODcr≥800 mg/L,可生化性差;用微电解组合ABFT生化工艺处理该类有机废水,经调试运行表明该物化生化法处理该有机废水效果稳定可靠,处理效果优良,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0%以上,处理后出水水质全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二标准有机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要求。

    2016年02期 v.30;No.16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MBR在电镀行业反渗透膜浓液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刘恋;

    通过对电镀行业反渗透膜浓液处理的试验研究,使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该类废水,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工艺参数,并获得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本MBR系统处理电镀行业反渗透膜浓液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污泥浓度5~8 g/L;DO为2~4 mg/L,污泥负荷为0.2~0.3 kg COD/kg MLSS·d;水力停留时间为18~20 h,出水COD浓度小于80 mg/L。

    2016年02期 v.30;No.16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 一种电镀化学镍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郦朝晖;

    安徽省某上市企业,在电镀生产过程中产生一股化学镀镍废水,该类废水中含有各种络合剂及助剂等物质,严重影响重金属镍、磷酸盐等去除;用酸性氧化沉淀+离子交换深度处理法工艺处理该镍系废水,经调试运行表明该方法处理稳定可靠,处理效果优良,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三标准,即出水总镍≤0.1 mg/l、总磷≤0.5 mg/l。

    2016年02期 v.30;No.164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问题探讨

  •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改进探讨

    王洁;张国鑫;邬东立;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是湿法脱硫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降低吸收塔浆液中COD、氟离子、氯离子、悬浮物、重金属浓度,使脱硫废水达标排放。分析脱硫废水处理在系统设计、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如适当增加设计余量,提高设备可靠性,加强运行管理维护,保障脱硫系统的连续、高效、稳定运行。

    2016年02期 v.30;No.164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六种不同架线方式下220kV输电线路电磁场强度理论预测分析

    朱艺婷;徐春燕;孙福成;

    选取了某条拟建220 k V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对6种不同架设方式下,线路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大小进行了理论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混压线路随着叠加的电压等级的降低,产生的电场强度逐渐下降,允许最低线高逐渐降低;并行线路电场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塔基横担外侧。预测结果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016年02期 v.30;No.164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监测与评价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环境水样中五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罗黄世;覃国飞;王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能通过环境降解,持久存在于各种大气、残留物、土壤、水及生物体内,通过生物食物链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本文建立了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HPLC-MS),同时定量测定环境水样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磺酰酸(PFOS)、全氟己酸(PFHA)、双酚A(BPA)、3-羟基-四溴联苯醚(3-OH-BDE-47)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该方法在1~1 000 ng·m 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在1~8 ng·L-1,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3.2%~11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9.1%,可以满足复杂水样中相关POPs的分析检测。

    2016年02期 v.30;No.164 42-45+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VES压裂液中表面活性剂对煤基质的伤害性研究

    罗米娜;何雪梅;陈馥;黄超;

    VES压裂液具有配制简单、携砂能力好、破胶彻底等优点,但其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易在煤层基质表面发生吸附滞留。本文通过对煤基质接触后的VES压裂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残留的分析,得到了表面活性剂在煤粉表面的吸附等温曲线,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评价VES压裂液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地层伤害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VES压裂液中的十六基三甲基溴化铵,它在煤粉表面的饱和吸附量为16.32 mg/g;使用两相滴定法分析VES压裂液中的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它在煤粉表面的饱和吸附量约为13.24mg/g。实验表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采用不同的分析测定方法更准确。

    2016年02期 v.30;No.16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基于一致性组合评价的江苏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刘若宇;

    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一个包括3个子系统,15个具体指标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利用三种单一评价方法对江苏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其次,将通过kendall一致性检验的单一评价方法进行组合,然后,将组合之后的方法和原始单一评价方法进行事后spearman等级系数检验,最后,按照显著性水平确定平均值法的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最终排名结果为: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徐州,连云港,淮安,扬州,盐城,镇江,宿迁,泰州。

    2016年02期 v.30;No.164 50-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及误差分析

    郑晓艳;

    本文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中叶绿素a的测定(简称为"标法")方法基础上,对叶绿素a测定中常见的实验误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丙酮萃取、研磨细胞破碎法进行改进,优化浸提步骤和计算方法,使叶绿素a的浸提效率显著增加,并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2016年02期 v.30;No.164 55-5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中十五种有机磷类农残

    王雷;张艳霞;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技术快速检测水体中15种有机磷农残的检测方法。重点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参数,如萃取剂和分散剂的类型及用量等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15种有机磷的富集倍数可达108~135。在两个加标水平下,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80.4%~119.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4%~6.5%之间,定量限在0.078μg/L~0.14μg/L之间,可满足各种水体中有机磷类农残的检测要求。

    2016年02期 v.30;No.164 58-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5K]
  • 内蒙古煤炭放射性调查及分析

    李业强;李学业;尚丹华;

    本文对呼包鄂三市3个燃煤电厂、14个煤矿和2个煤炭市场的煤炭、煤矸石、炉渣和粉煤灰进行环境γ吸收剂量率监测和放射性核素分析。测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铀矿区周围采集的样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与天然放射性水平处于同一水平;本次采集的所有样品均不纳入伴生放射性污染源;燃煤电厂中炉渣和粉煤灰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燃烧后发生富集;三个电厂粉煤灰内外照射值,除了托县电厂粉煤灰外照射略高于标准外,其余均低于国家标准。

    2016年02期 v.30;No.16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