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保护

综述与专论

  • 中国卫星遥感气溶胶研究进展

    余卫国;房世波;余学祥;

    根据传感器反射特性的不同,气溶胶遥感可分为四大类:光学特性遥感,多角度遥感,偏振特性遥感,雷达特性遥感。本文从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气溶胶遥感传感器特性及算法研究,并介绍气溶胶产品光学厚度应用进展,包括遥感气溶胶精度验证、AOD与PM之间应用关系,以及AOD在中国地区各省空间分布以及四季变化。为以后利用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大气污染、灰霾等奠定了基础。

    2016年01期 v.30;No.16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应用

    徐瑾;于萍萍;张红锋;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系统的功能主体。人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认识随着其研究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入。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应用,这些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ERIC-PCR技术、SSCP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DGGE/TGGE技术、16S r RNA序列比较、T-RFLP技术、FISH技术、宏基因组学技术等。最后强调今后活性污泥菌群的研究应以新方法的建立和多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综合运用为主。

    2016年01期 v.30;No.163 7-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

    耿翠玉;乔瑞平;陈广升;俞彬;李海洋;王洋;徐大伟;杨曙光;田媛;

    本文主要概述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点以及国内外最新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进展。针对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的不同去向,介绍了几种循环回用或达标外排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工艺,并阐述了博天环境创新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出"强化混凝+高级氧化+生物氧化+消毒"组合工艺将成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2016年01期 v.30;No.163 12-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我国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彭富昌;王青松;

    煤矸石的综合开发利用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煤矸石利用现状,综述了国内煤矸石在有价元素提取、化工、建材、新材料和高分子填料等领域的新产品、新材料及开辟应用新途径的研究进展。我国煤矸石利用技术和水平不高,相对于巨大的煤矸石产生量,现有的产业化利用途径难以满足实际处理需求。依据煤矸石的化学和矿物成分进行分类应用,基于新产品、新技术的高值利用对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利用率有重要意义,是煤矸石综合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6年01期 v.30;No.163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热氧化工艺在有机废气及废液处理中的应用

    杨培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于有机废气及废液处理的热氧化工艺的分类,着重介绍了其工艺原理、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调查了各种氧化工艺的在多个行业中的工程应用,并分析了相关装置特点,对有机废气及废液氧化处理的工艺方案选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6年01期 v.30;No.16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试验研究

  •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协同TiO2/沸石去除甲醛的实验研究

    陈华盛;刘晓来;陈盈盈;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和催化剂联用处理甲醛是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实验采用线-筒式脉冲放电协同制备的负载型TiO_2/沸石催化技术去除甲醛,进行了脉冲放电分别协同沸石、TiO_2、TiO_2/沸石三种催化剂去除甲醛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实验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当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为2 h时,制备的负载型TiO_2/沸石光催化剂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协同效应加强,对甲醛的去除率明显高于脉冲放电协同沸石、TiO_2的效率。

    2016年01期 v.30;No.163 26-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 煤渣—沸石复合球的制备及其对氨氮和CODCr的吸附研究

    周宇航;田伟君;俞慧博;顾红鹰;刘庆;金鑫;

    研制了煤渣-沸石复合多孔介质材料用于去除苇田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COD_(Cr)。通过材料中煤渣、沸石不同配比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确定了其配比为2:1。进而以吸附实验探讨了该材料对水中氨氮和COD_(Cr)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对氨氮和COD_(Cr)的吸附过程可用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方程描述;在25℃条件下,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出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271 mg/g、0.680 mg/g,而吸附速率主要受到边界层扩散和内扩散的控制。该材料对实际水体的吸附效果显示,在不同COD_(Cr)浓度条件下其对氨氮的去除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对COD_(Cr)的去除效率随着COD_(Cr)初始浓度的增大稍有增加。

    2016年01期 v.30;No.163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 矿山酸性废水与垃圾焚烧飞灰耦合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

    孙福成;张睿;张佳萍;任旭峰;张玉环;

    利用垃圾焚烧飞灰和矿山酸性废水的酸碱性进行耦合共处理。通过多段法调节酸碱性使重金属沉淀分离,矿山酸性废水中重金属Cu、Pb、Zn、Cd、Mn、As的处理效果较好,去除率均达到70%以上;垃圾焚烧飞灰通过磷酸盐+水泥固化/稳定化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要求,可资源化利用或安全填埋。

    2016年01期 v.30;No.16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前喷淋控温的应用

    王伟能;张学峰;

    本文结合实际,介绍了一种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改造的方法,根据运行效果对比,分析了其可行性,探讨了温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说明有效的控温对脱硫效率有明显提高。

    2016年01期 v.30;No.163 40-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垃圾焚烧厂烟气低温余热发电利用

    王济平;刘强;李紫龙;蒋妮娜;

    以某垃圾焚烧厂烟气为热源,设计了ORC余热发电系统,选择不同工质分析了该ORC余热发电系统的热力性能、经济性及节能减排效益,筛选了循环工质和ORC系统排烟温度,并计算了节约的标煤量和减少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量,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016年01期 v.30;No.163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采用同步生物氧化工艺处理小水量煤矿生活污水

    裴菲;魏然;

    根据小水量煤矿生活污水的水量和水质特点,采用同步生物氧化池(SBOT)处理生活污水。分析了SBOT箱式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调试运行和处理效果。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出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SS、COD、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4%、80.1%、96.5%。SBOT箱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具有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等优势。

    2016年01期 v.30;No.163 45-4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乳化液-含油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毛荣水;金海峰;

    对海亮铜加工乳化液/含油废水进行了污水站设计,并根据实际水质进行了工艺调整,采用隔油-破乳-气浮-沉淀工艺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效果,污水站出水达标排放。

    2016年01期 v.30;No.163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防治技术

  • 苗期玉米对黄河泥沙充填薄覆土条件下改良剂的响应

    李星宇;李文玉;邵芳;刘俊廷;付亚洁;樊廷立;

    本试验选择当地的表土和黄河泥沙为研究对象,在20 cm覆土条件下进行室内种植试验,采用PVC管土柱模型,在不同改良剂及用量(CK:无改良;JG:秸秆施于表土;DF:堆肥施于表土;BSJ:施于底沙)条件下,监测苗期玉米的生长指标(株高、基径、叶面积、SPAD值)和抗逆性指标(PDO活性、SOD活性、CAT活性)。结果表明:苗期玉米改良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不同改良剂及用量的改良效果不同,SOD、POD、CAT等活性物质具有抵抗外界胁迫的作用,且与玉米的生长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根据试验结果,适宜苗期玉米生长并抵抗外界胁迫作用的最佳改良措施为施用45 g/Kg秸秆改良剂于表土中。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优化复垦改良材料,减少表土覆盖用量,节约土壤和保障耕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6年01期 v.30;No.163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监测与评价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区各矿复垦优先度评价

    赵焕新;

    论文在对矿区被破坏土地调查和塌陷预测的基础上,通过选取的指标塌陷总面积、常年积水面积比率、排矸量、煤炭生产设计年产量、最大塌陷深度、治理复杂程度、政府财政收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矿区各矿复垦优先顺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复垦优先顺序为Ⅱ>Ⅵ>Ⅰ>Ⅳ>Ⅲ>Ⅴ.在综合考虑各矿自然、经济等限制条件基础上,相关部门可根据优先度评价结果优先治理破坏程度轻,条件好的地区,加快复垦速度。

    2016年01期 v.30;No.163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淮南矿区刘岗塘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刘慧力;崔龙鹏;刘培陶;白建峰;唐修义;

    通过对淮南矿区典型采煤沉陷水体(刘岗塘)中沉积物若干重金属元素含量的ICPAES测定,分析了沉积物元素含量特征及变化趋势。对照Hakanson提出的工业化以前的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探讨了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了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同时,根据周边直接及其他间接污染源特点,分析了其对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2016年01期 v.30;No.163 61-64+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