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俊蓉;刘发民;李毅;
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结合遥感(RS)监测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成果,指出:相比传统监测技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和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对矿区地表沉陷进行高覆盖、高分辨率、高精度、实时动态的监测,但在实际应用中,D-InSAR技术会受系统本身因素、大气条件、地面植被、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随后发展起来的PS-InSAR、CR-InSAR及SBAS技术克服了D-InSAR技术的不足,却仍存在缺陷。随着RS技术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将传统监测手段与遥测技术进行优势互补,同时把具有强大空间分析能力和表达优势的GIS技术与RS技术相互融合,可对矿区地表沉陷做出全新、快速、有效的监测和预测。
2014年06期 v.28;No.15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刘建明;丁凝;孙峰;
本文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的文献,综合概述了各种高级氧化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各种高级氧化技术进行简单评述。
2014年06期 v.28;No.15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杨治中;郭士义;
本文介绍了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除雾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综述了平板式、屋脊式及组合式除雾器在电厂湿法脱硫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对湿式电除雾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厂湿法脱硫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湿法脱硫除雾器设计和选型的影响因素、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及电除雾器的研发方向和前景做了总结。
2014年06期 v.28;No.154 1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孙岩;
本文主要研究燃煤电厂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控制技术(MPC),与单独进行脱硫或脱氮工艺相比,MPC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文章对目前应用的主要多污染物控制技术做了简短的工艺介绍、并对其污染物去除机理,应用发展状况作了简略分析,着重介绍了电催化氧化法(ECO)、高活性吸收剂(HAA)、活性炭吸附法(AC)等新兴技术在多污染物控制中的优越性能。
2014年06期 v.28;No.15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包金刚;魏慧芳;迟明霞;辛静;杨勇刚;李治龙;
2006~2007年在中国神华集团公司神东现代化亿吨煤炭矿区马家塔露天矿采煤坑回填土地,实施13.33 hm2造林种草、种植农作物二种土地复垦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乔灌造林成活保存率是89%~98%、种草出苗率100%,采取造林种草土地复垦技术不但治理和改善了地处黄河中游乌兰木伦河Ⅰ级阶地煤炭露天开采坑的生态环境,有效预防和避免了因开发而新增水土流失的危害,并且具有土地复垦投资少、改良复垦区土壤效果显著的优点。采取农业种植土地复垦方式,不但投资较大、管理科目繁多,而且在短期内收益甚小。
2014年06期 v.28;No.15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李海江;
煤化工项目用水是关系生产系统长期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水资源不丰富的地区如何利用好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采用先进的净水处理工艺对降低运行成本、对发展地区工业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是一个多赢的方式。
2014年06期 v.28;No.154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张卓;
随着铀的大量工业应用,铀矿冶领域每年将产生数以万吨的含铀废水。本文拟用对排水环境中铀的一种新的吸附材料--硅胶来吸附模拟废水中铀的性能,这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主要考察了p H值、温度、振荡吸附时间、铀初始浓度等对铀的去除率及吸附量的影响。硅胶处理剂具有良好的除铀效果,在所选择的条件下,去除率高。实验结果表明: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p H为6、硅胶用量为0.5 g、铀初始浓度为25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硅胶粒径为160目的条件下,铀的去除率最高。且p H值控制在6~9之间,达到国家环保要求。用硅胶除铀,方法简单,除铀率高,特别适合于酸溶浸铀后,地下低放射性含铀废水的处理。
2014年06期 v.28;No.15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 孙连鹏;陈莉莉;罗家和;方恒;
以平均氨氮浓度550 mg/L以上的猪场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直接吹脱法和高效复合脱氮剂物化法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来寻找适合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去除方法。结果表明,在吹脱法的基础上,投加高效复合脱氮剂,确实能提高氨氮去除率,缩短反应时间;在p H=11,T=45℃,曝气速率为115.2 m3/h的条件下,投加脱氮剂,吹脱相同的时间,氨氮去除率与直接吹脱法相比,最大可提高7.6%。
2014年06期 v.28;No.154 31-3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 李克;
针对低温低浊水出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絮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或聚合氯化铝铁(PAFC),剩余浊度、剩余CODMn均有所降低,继续加大投药量,浊度反而升高。进一步试验表明:在PAFC用量为12 mg/L,改性活化硅酸用量为0.12 mg/L条件下,剩余浊度、剩余CODMn分别达到0.21 mg/L和0.64 mg/L。改性活化硅酸的投加时间对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开始后330s投加改性活化硅酸可以提高混凝效果。
2014年06期 v.28;No.15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 刘瑶;
以某金属加工企业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含磷废水回用工艺,即钙盐除磷和过滤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废水p H调至10.0~10.5,Ca Cl2投加浓度为700~800 mg/L,PAC投加浓度为150~200 mg/L,除磷系统沉淀出水TP=3~5 mg/L,去除率可达95%,同时去除了废水中少量的重金属离子。沉淀池出水经过砂滤和炭滤后TP<3 mg/L,Zn2+<1 mg/L,Ni2+<0.8 mg/L,水质优于回用水指标直接回用,减少了排放。
2014年06期 v.28;No.15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 陆文忠;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多元微电解预处理梭织布印染废水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元微电解预处理工艺,在p H=3.0,微电解填料填充比为1:1.5,微电解时间1.5 h的情况下,出水COD平均去除率达到76.0%,是预处理该类废水的有效方法。
2014年06期 v.28;No.15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 赵炳军;戴军;周珍雄;金顺利;孙永强;
采用生物滴滤塔(BTF),对造纸污水处理站臭气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气体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14 s,循环液p H<2的条件下,治理后排放的硫化氢平均浓度从初始的115.3 mg/m3降至8.3 mg/m3,甲硫醚平均浓度从初始的89.5 mg/m3降至14.5 mg/m3,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92.8%和83.8%。系统具有较强的抗高浓度硫化氢冲击能力。
2014年06期 v.28;No.154 43-4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