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阳阳;黄新;荆肇乾;曹世玮;
以粉煤灰基质复合滤料为吸附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考察了吸附滤料投加量、吸附时间、原水初始浓度、振荡频率、温度等因素对除锰效果的影响。从单因素实验可知:随着滤料质量的增大,Mn2+去除率在开始时增长幅度较大,后来逐渐趋于平缓。在正交实验中固定滤料投加量为300 g/L,发现在锰离子的吸附过程中,吸附时间的影响最大,随后分别是原水浓度和温度,振荡频率的影响程度最小。
2011年02期 v.25;No.134 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郭中权;
在煤矿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混凝处理前,投加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预处理,研究了PPC的对混凝处理的强化效应。实验结果表明:PPC预处理对煤矿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混凝处理具有很好的强化效应,能显著提高聚合氯化铝(PAC)的对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当PPC的投加量为4 mg/L时,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21%和40%。
2011年02期 v.25;No.13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周婧;贺晟晨;王远;高倩;陆根法;
对于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研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利用系统动力学(SD)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苏州市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SD模型,并把能源结构和环保投资作为调控参数,设计了四种发展模式仿真运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只需要增加区外能源的购进,便可促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进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苏州市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和建议。
2011年02期 v.25;No.134 10-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 陈兵;胡振琪;赵艳玲;李江坤;苏未曰;何松;
了解煤矸石山内部温度的变化对煤矸石山自燃深度的测算以及煤矸石山自燃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王庄煤矸石山温度探测试验的数据,采取合适的拟合方法,建立温度拟合模型,揭示出自燃煤矸石山内部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而为下一步的灭火工作做好准备。通过模型的比较、验证,证明研究最后得到的基于一元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预测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2011年02期 v.25;No.134 17-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 贾菲菲;李多松;张曼;江继涛;孙翀;
针对某选煤厂煤泥水难以自然沉降的问题,从煤泥水本身的矿物组成出发,探讨了絮凝的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选用了3种凝聚剂和3种絮凝剂对煤泥水进行絮凝沉降实验,研究出最佳的凝聚剂和絮凝剂以及最佳药剂配比,加速了煤泥水的沉降,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
2011年02期 v.25;No.13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代莎莎;王西云;
研究单独臭氧氧化和过氧化氢/臭氧联合作用对去除难降解染料废水CODcr、色度,提高可生化性的效果,并考察不同pH值、不同初始污染物浓度、H2O2投加量等对染料废水活性艳红X-3B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对CODcr去除率达到50.00%,对色度的去除率接近100%,B/C由原水的0.0 507上升到0.2 768;废水在pH值为11时处理效果最好;而过氧化氢/臭氧联合作用的最佳摩尔比为0.6。
2011年02期 v.25;No.13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王林;
通过对沸石的改性,在沸石表面形成了一层纳米态的二氧化锰,而纳米态的二氧化锰及沸石都对水中重金属有强烈的吸附性能,从而达到对铬、砷离子的吸附作用。通过沸石与二氧化锰的配比、吸附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改性沸石的用量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通过吸附测定,改性沸石的最佳配比沸石:MnO2为2:1;改性沸石对As(III)的最佳吸附pH和时间为5.0和30 min;对Cr(VI)的最佳吸附pH和时间为7.0和30 min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
2011年02期 v.25;No.13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王志标;木月波;王圣;朱海宁;
目前我国电源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经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电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没有很深入地进行。以《南京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环评》电网规划环评为案例,对如何组织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评价体系和内容框架等内容进行讨论。
2011年02期 v.25;No.134 39-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蒋德林;刘腾飞;周其刚;
我国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环评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其技术导则于2009年才发布并实施,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中各专题的评价方法仍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发展。将以煤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煤矿区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西部煤炭矿区规划环评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思路。
2011年02期 v.25;No.13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赵浩;白润才;刘光伟;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低碳矿山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了高碳能源低碳化发展的意义,针对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耗中的地位,围绕低碳露天煤矿建设的主题,提出了建设低碳露天煤矿的总体框架,从节能与环保两个角度提出了建设低碳露天矿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2期 v.25;No.13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邹美玲;李学平;
在分析滨州市风能资源和风力发电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叙述了风力发电开发对滨州市区域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风力发电同其他发电方式相比,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淡水的污染,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等正面的环境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和运行过程也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产生负面环境影响,如阴影、噪音影响以及对鸟类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以上的基础上,为滨州市的风力发电开发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2011年02期 v.25;No.13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