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文淦;郑志;潘攀;
油品在储运、销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蒸发损耗,油气回收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油气回收处理方法包括燃烧法、冷凝法、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将不同的回收方法进行有机组合,能实现技术互补,进而提高油气的回收效率。对油气回收系统进行评价,显示出其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2009年04期 v.23;No.v.2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任平;赵志根;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建设的目标,淮南具有煤炭资源丰富和区位交通优势,但长期以来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的破坏以及高的生态足迹需求已成为现在制约建设生态淮南步伐的主要因素。对淮南生态环境的深刻剖析并提出合理而且行之有效的建议,已成为淮南生态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9年04期 v.23;No.v.23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张岳祥;
根据煤矿矿区水资源贫乏及水资源种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评价,归纳共性,打破常规水资源规划范围与内容,重点规划利用好矿区有限的清水与污水及其资源化,结合污水处理工艺及工程技术,提出合理开发、有效治理、循环利用、污水零排放、节水和保护水资源并举的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2009年04期 v.23;No.v.23 9-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于苏生;季骋;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直接关系到我国能源稳定供应和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传统的开采模式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出发,分析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方法。
2009年04期 v.23;No.v.23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陈雪松;季文标;陈水荣;李立;
试验采用含甲苯和乙酸乙酯的基质溶液对接种污泥进行反复选择培养驯化,获得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优势菌种。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菌种固定化的最优条件。通过调整生物滴滤塔喷淋液的pH,确定处理有机废气的最优pH为7.0。试验分析了滴滤塔不同有机物进口浓度在填料层高度的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填料层下部的有机物降解速率大于上部的降解速率,说明在较低浓度下,有机物的降解主要受传质过程的控制。
2009年04期 v.23;No.v.23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王锦;赵玲;毛维东;周如禄;
论述了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淮河以北矿区矿井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膜法处理矿井水试验,研究采用超滤、反渗透及纳滤处理矿井水的效果及工艺参数等,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提出叠片过滤+超滤+反渗透是矿井水深度处理经济适用的方法。
2009年04期 v.23;No.v.23 19-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范军;钱培金;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连续流厌氧—兼氧—好氧系统处理焦化废水性能。试验研究表明:A-A/O系统在去除焦化废水中的CODCr、NH3-N方面效果明显。当进水pH控制在7.0~8.0,好氧反应器pH控制在6.7~7.0,温度控制在30℃,混合液回流比为4~5,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2 h时,系统对CODCr、NH3-N、酚和SC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8%、90%、99%、88%。系统出水中的CODCr、NH3-N、酚浓度基本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009年04期 v.23;No.v.23 22-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王成瑞;郭中权;于远成;周如禄;
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化学氧化-混凝沉淀-过滤"作为徐庄煤矿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先进行混凝实验,研究了混凝药剂的选择、投加量和混凝反应时间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再对进水单独投加高锰酸钾进行化学氧化实验。最后对高锰酸钾和混凝剂配合投加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适合煤矿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可达70%和50%以上。
2009年04期 v.23;No.v.2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张华;曾艳;张明青;
以上清液浊度和沉降面高度作为表征煤泥水沉降性能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软件——Design Expert software设计研究了粘土类型、pH值、絮凝剂用量、水质硬度和煤变质程度五个因素对煤泥水静态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类型是影响絮凝效果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在相同条件下,含高岭石的煤泥水比含蒙脱石的煤泥水上清液浊度大,而沉降面高度小。pH值越大,上清液浊度越小,但沉降面高度越高;絮凝剂用量对两个指标影响都不显著,其值越大,上清液浊度越小,沉降面高度越大;提高水质硬度有利于降低上清液浊度和沉降面高度,但影响不显著;煤变质程度对两种指标都没有影响。
2009年04期 v.23;No.v.23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