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保护

综述与专论

  • 煤矿开发过程中“三废”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何咏;邵立南;何绪文;

    针对煤矿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主要为矿井水、煤层气、煤矸石)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分别对其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了叙述。在矿井水方面:从各类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出发,阐述了各类矿井水相应的研究进展。在煤层气方面:从煤层气的利用现状入手,分析了煤层气的利用途径和存在的问题。在煤矸石方面:在分析煤矸石特性的基础上,确定其综合利用途径,为煤矸石的开发利用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9年02期 v.23;No.122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膜集成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闫晓;汪建根;牛涛涛;

    膜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的液体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废水的复杂性,单一膜技术很难达到处理要求,而且容易导致膜的污染及损坏。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膜集成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微滤/超滤与反渗透集成技术的应用。

    2009年02期 v.23;No.122 11-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粉煤灰处理含磷废水的研究进展

    欧阳勇;罗建中;陈宝才;王莎;张万辉;舒生辉;

    粉煤灰处理含磷废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由于其价廉易得的特点,在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研究。综述了利用粉煤灰处理含磷废水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粉煤灰的基本性质,分析了粉煤灰除磷的机理,并讨论了pH值、初始浓度、粒径大小、温度和吸附时间对粉煤灰除磷的影响,指出了目前应用粉煤灰处理含磷废水的几个关键问题。

    2009年02期 v.23;No.122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试验研究

  • 植被恢复对矸石山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研究

    闫钦运;

    以兴隆庄煤矿绿化矸石山和裸露矸石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对矸石山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重建了矸石山生态系统,改善了矸石山生态环境:气温平均降低3.7℃、空气相对湿度提高了7.1%,矸石山近地层SO2、NOX和TSP粉尘日均浓度分别降低了0.1471 mg/m3、0.0004 mg/m3、0.0389 mg/m3。矸石山植被的恢复增加了矸石山土壤比重,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2009年02期 v.23;No.12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城市中水综合利用深度脱氮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

    申屠民良;章春生;程材;荣伟国;

    分析了城市中水综合利用深度脱氮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曝气生物流化床(ABFT)工艺进行城市中水深度脱氮研究的技术核心,得出ABFT工艺在HRT1.5 h,设计NH3-N负荷0.6 kgNH3-N/(m3.d),出水NH3-N稳定低于1.0 mg/L,NH3-N平均去除率高达95%,建立30000 m3/d城市中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2009年02期 v.23;No.12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铝盐改性石英砂制备及其吸附Zn2+性能研究

    丁春生;付静;张德华;王卫文;

    以石英砂为载体,用碱性沉积法制备了铝盐改性砂,在静态试验条件下,考察了铝盐改性砂对锌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的条件下,铝盐改性砂的吸附效果优于石英原砂,石英原砂对Zn2+去除率为41%,铝盐改性砂对Zn2+去除率可达到68%;随着Zn2+初始浓度的增大,铝盐改性砂对Zn2+的去除率逐渐减少;铝盐改性砂对Zn2+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提高,当pH为9时,去除率接近100%。

    2009年02期 v.23;No.122 26-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混凝条件对再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

    陈颉;王焘;

    为研究混凝沉淀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各种因素对再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混凝剂FeCl3、Al2(SO4)3和PAC与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复配,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静态正交试验和动态混凝沉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是再生水水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是再生水水质的第二影响因素。最佳处理效果时动态试验混凝剂投加量高于静态试验混凝剂投加量。

    2009年02期 v.23;No.122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铁屑—粉煤灰与Fe0—粉煤灰处理地下水中Cr(Ⅵ)的对比试验研究

    贺玉晓;朱利霞;王海邻;徐华山;

    为有效地去除地下水中低浓度的Cr(Ⅵ),以铁屑—粉煤灰为供试介质,通过最小二分法在不改变原水状态下进行了室内分析化验,并以Fe0—粉煤灰为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种介质对含Cr(Ⅵ)地下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水中Cr(Ⅵ)可达到地下水质量三级标准,且实验结果重现性良好。通过对比发现在相同条件下铁屑-粉煤灰优于Fe0-粉煤灰,其原因主要是二者成分的差别。分析讨论其去除机理主要是原电池作用、氧化还原及共沉淀作用。

    2009年02期 v.23;No.122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防治技术

  • 玻璃纤维池窑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

    张司桥;葛林;钱培金;范军;

    玻璃纤维窑炉废气温度高,其热值经专用余热锅炉回收,作为能源补充供给生产,经济效益较好。该废气含有SO2、烟尘等污染物,且烟尘具有高温气溶低温析出板结的特性,采用专门针对该废气设计的一体化脱硫除尘器,处理后废气可达到《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2009年02期 v.23;No.12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问题探讨

  • 固废拆解业兴起的思考及对策

    汪浩;麻明祥;李国平;

    固废拆解业是一项将废旧电器及废旧五金等电子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的产业。然而,目前我国国内电子固废的回收网络的缺失、以及拆解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大大制约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带来的环境隐患也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制约固废拆解业发展的主要两人问题,并探索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009年02期 v.23;No.122 40-4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谢桥煤矿煤矸石利用方案优化探讨

    曹况山;

    谢桥煤矿每年大约产生200万t煤矸石,大量煤矸石得不到充分利用,长期露天堆放,形成两座巨大的矸石山,既污染了矿区的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通过优化煤矸石的利用结构,充分利用煤矸石的热能,利用煤矸石制造聚合氯化铝铁和水玻璃,大大提高煤矸石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9年02期 v.23;No.122 44-4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浅议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良机

    汪涌;

    因石油价格持续大幅高涨,给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创造了具备生产成本可竞争的条件。可望能够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一次性能源消耗结构,达到减少CO2的排放目的。

    2009年02期 v.23;No.12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监测与评价

  • 煤炭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要点探讨

    白雁斌;马志成;温玉彪;党新群;柳军荣;

    依据国家新的煤炭产业政策及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文件精神,对煤炭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规范煤矿建设项目环评及审批提供技术支持。

    2009年02期 v.23;No.122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浅谈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核算

    李志刚;张培勇;岳正杰;

    介绍鹤煤热电厂脱硫系统基本情况,分别采用监测数据法和物料衡算法计算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析监测数据法误差较大的原因。物料衡算法能够满足日常环境管理和污染减排管理的要求,并提出物料衡算法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2009年02期 v.23;No.122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监测与评价_问题探讨

  • 灰色关联分析在铅锌矿区地表水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刘玥;薛喜成;何勇;

    介绍了灰色关联分析法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步骤,并以陕西凤县寺沟铅锌矿区为例,在实验室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对该矿区6个监测点的水样进行测试。在该矿区地表水分析测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地表水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能较完整地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污染程度,是一种实用而准确的评价方法,且易于推广使用。

    2009年02期 v.23;No.122 55-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资源利用

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