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钦运;
以兴隆庄煤矿绿化矸石山和裸露矸石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对矸石山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重建了矸石山生态系统,改善了矸石山生态环境:气温平均降低3.7℃、空气相对湿度提高了7.1%,矸石山近地层SO2、NOX和TSP粉尘日均浓度分别降低了0.1471 mg/m3、0.0004 mg/m3、0.0389 mg/m3。矸石山植被的恢复增加了矸石山土壤比重,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2009年02期 v.23;No.12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申屠民良;章春生;程材;荣伟国;
分析了城市中水综合利用深度脱氮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曝气生物流化床(ABFT)工艺进行城市中水深度脱氮研究的技术核心,得出ABFT工艺在HRT1.5 h,设计NH3-N负荷0.6 kgNH3-N/(m3.d),出水NH3-N稳定低于1.0 mg/L,NH3-N平均去除率高达95%,建立30000 m3/d城市中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2009年02期 v.23;No.12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丁春生;付静;张德华;王卫文;
以石英砂为载体,用碱性沉积法制备了铝盐改性砂,在静态试验条件下,考察了铝盐改性砂对锌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的条件下,铝盐改性砂的吸附效果优于石英原砂,石英原砂对Zn2+去除率为41%,铝盐改性砂对Zn2+去除率可达到68%;随着Zn2+初始浓度的增大,铝盐改性砂对Zn2+的去除率逐渐减少;铝盐改性砂对Zn2+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提高,当pH为9时,去除率接近100%。
2009年02期 v.23;No.122 26-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陈颉;王焘;
为研究混凝沉淀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各种因素对再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混凝剂FeCl3、Al2(SO4)3和PAC与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复配,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静态正交试验和动态混凝沉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是再生水水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是再生水水质的第二影响因素。最佳处理效果时动态试验混凝剂投加量高于静态试验混凝剂投加量。
2009年02期 v.23;No.122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贺玉晓;朱利霞;王海邻;徐华山;
为有效地去除地下水中低浓度的Cr(Ⅵ),以铁屑—粉煤灰为供试介质,通过最小二分法在不改变原水状态下进行了室内分析化验,并以Fe0—粉煤灰为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种介质对含Cr(Ⅵ)地下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水中Cr(Ⅵ)可达到地下水质量三级标准,且实验结果重现性良好。通过对比发现在相同条件下铁屑-粉煤灰优于Fe0-粉煤灰,其原因主要是二者成分的差别。分析讨论其去除机理主要是原电池作用、氧化还原及共沉淀作用。
2009年02期 v.23;No.122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