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保护

综述与专论

  • 美国加油站的油气排放污染控制及其启示

    陈家庆;朱玲;张宝生;王建宏;曹建树;

    在全面回顾美国加州加油站油气排放污染控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两大类地下储油罐的压力管理技术。事实表明,对于加油站的总体油气排放污染控制而言,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的CRAB目前也仍然处于不断完善提高之中。国内油气回收行业在标准制定以及引进国外设备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和科学决策,并自主研发突破一些技术瓶颈性问题。

    2009年01期 v.23;No.121 1-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 国际环境材料发展概况

    陈军;钱玉山;

    环境材料是近年来在先进材料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介绍了环境材料概念以及各国通过在原料—生产—消费—二次原料的循环中推动环境兼容的产品研发,实现产品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存性的概况,以及生态环境材料研究开发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009年01期 v.23;No.121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关于节能降耗的思考

    童亚辉;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节能降耗的重要性,用经济学分析节能和GDP的关系;重点指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节能的意义,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节能降耗工作。

    2009年01期 v.23;No.121 11-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生物除磷生化代谢模型的研究进展

    张蔚;吴伟;宋英豪;何绪文;

    阐述了在生物除磷过程中生化代谢模型的建立与发展,分别介绍了早期的Comeau/Wentzel模型和Mino模型,在生物除磷代谢模型发展上有重要意义的Smolder模型和Delft模型,以及目前较被关注的反硝化除磷模型和国际水协(IWA)提出的ASM2和ASM2D模型。从而提出将生物除磷模型同化学除磷模型相结合,与在线监测技术发展融合,并且在模型中加入更多的环境因素将是生化除磷模型的主要发展方向。

    2009年01期 v.23;No.121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中国煤中汞的环境行为及效应研究

    方凤满;陈文娟;

    针对目前学术界对汞污染研究的关注,分析归纳了国内外有关煤矿开采与利用活动中汞的环境行为与效应研究。主要结论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煤中汞的形态及含量、燃煤汞释放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等方面,而对煤炭燃烧前的环境危害、矿区汞污染特征及形成机理等方面研究较缺乏,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应着重放在矿区汞的污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环境过程及环境效应等方面。

    2009年01期 v.23;No.121 20-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我国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分析

    徐平;张敏霞;

    首先根据我国目前能源和环境两大难题,说明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分析了建筑垃圾特性和分类,对国内外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提出新的建议。

    2009年01期 v.23;No.121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我国低浓度废水处理的工艺研究

    赵华;

    综述了低浓度废水处理的工艺技术,重点介绍了生物膜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BR)、改良A2/O工艺、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工艺)、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工艺)。

    2009年01期 v.23;No.121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饮用水传统净化方法研究进展

    李利霞;王红果;吕利光;

    介绍了常规饮用水净化工艺中混凝环节使用的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氯化消毒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减少其有毒负产物的方法,并对O3、ClO2消毒等较先进的消毒方法进行论述,以及深度处理中的活性炭吸附的不同使用方法效率特点进行介绍。

    2009年01期 v.23;No.121 30-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试验研究

  • 淮南矿区矿井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程功林;

    针对淮南矿区淮河以北矿井水中含有以氯化物为主的高矿化度矿井水的水质特点,在原有净化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设计了以叠片过滤、超滤与反渗透相结合的深度处理工艺,并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该工艺各单元的技术参数及运行可靠性。

    2009年01期 v.23;No.12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混凝pH对水中溶解态有机物去除影响研究

    钱玉山;王瑛;龚云峰;

    在实验室条件下,选用常用混凝剂对四种水样进行了混凝处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混凝pH对水中溶解态有机物的去除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pH对混凝处理去除水中溶解态有机物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含腐殖酸类有机物较多的水质,通过将混凝pH控制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

    2009年01期 v.23;No.12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附着型酵母菌技术处理高含油废水

    钱丹丹;许林军;施建伟;

    对九株酵母菌进行了扩大培养,并选用两种填料,建立了小型SBR装置,探讨附着型酵母菌技术对于高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比较了酵母菌在不同填料上的附着能力及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菌在软性材料上挂膜效果比较好;附着在两种填料上的酵母菌对含油废水中的油和COD都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其值均达到90%以上;通过比较,软性填料是适合附着型酵母菌技术的合适填料。

    2009年01期 v.23;No.121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涡流控尘装置的控尘机理及试验研究

    刘涛;郭胜均;汪春梅;张忠渝;

    针对综掘工作面粉尘产生量大、风速高的现状,提出在综掘工作面应用涡流控尘技术,以提高除尘系统的收尘效率。分析涡流控尘装置的控尘机理;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分析了涡流强度、涡流控尘装置距迎头距离、压抽比等与系统控尘效率的关系;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涡流控尘技术能够有效防止迎头处粉尘扩散,提高除尘器的收尘效果,使工作面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进而取得较好的除尘效果。

    2009年01期 v.23;No.121 46-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防治技术

  • 矿井水的反渗透预处理水质分析

    唐寿明;徐颖;岳瑞校;刘伟娜;纪源;

    反渗透预处理就是要把进水对反渗透膜的污染、结垢、损伤降到最低,并且预处理工艺处理效果越好,对膜系统的污染越轻,膜系统投资与运行成本就越低,从而保证反渗透装置的运行处理效果。通过对阜新矿区矿井水进行各级预处理出水水质指标数据的分析,该预处理系统处理效果良好,能够达到反渗透膜进水的标准。该套预处理系统的实验数据对其他反渗透膜预处理有一定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2009年01期 v.23;No.121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监测与评价

  • 浙江平湖农田土壤安全质量评价

    郝春明;陈有鑑;李琼;刘宏伟;崔蕾;

    以Al元素作为标准化元素求得平湖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基线值,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轻微重金属污染,6%土壤为中度Hg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土壤作物已经受到了污染,但程度不严重。

    2009年01期 v.23;No.121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钻井废液对环境影响分析

    刘俊;

    钻井废液(泥浆)是一种多相稳定胶态悬浮体系,含有多种无机盐、有机处理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其中所含油类、盐类、钻井液添加剂以及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水体,影响动植物生长,危害人类健康。

    2009年01期 v.23;No.121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