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保护

综述与专论

  •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根源与对策

    薛惠锋;卢亚丽;王佳;

    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研究了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从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环保法制和考核监管四个方面对资源环境问题产生进行了深刻剖析,并从这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8年05期 No.11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火电机组湿法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成本与综合效益分析

    燕丽;杨金田;薛文博;

    选择单机为300、600、1 000 MW的火电机组,分别分析了含硫量在0.5%~3.00%范围内,火电机组脱硫成本的变化情况;并以单机300 MW火电机组为例分析了给火电机组脱硫后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后简单探讨了电力行业烟气脱硫带来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火电机组,随着煤炭含硫量的增加,其脱硫成本呈下降趋势;当煤炭含硫量相同时,火电装机容量越大,其脱硫成本越小;而且火电机组脱硫后每年获得净利润远大于其脱硫成本,同时能够产生较大的环境效益。

    2008年05期 No.118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煤矿矸石山自燃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

    吴京杨;

    研究的矸石山自燃监测预警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构成,可以通过对矸石温度的在线监测,依据温度场特征预测矸石的自燃趋势,判断自燃区域位置,有实用、先进、简单易行、便于维护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08年05期 No.118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和表征技术

    柳艳;陈军;宋磊;钱玉山;

    介绍了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及表面修饰的目的和方法,并对纳米微粒表面改性的各种方法原理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对纳米材料的常用分析和表征技术做了概括,主要从纳米颗粒的粒度测量、纳米微粒的表面分析、成分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对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和表征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08年05期 No.11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试验研究

  • 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煤矿矿区生活污水技术研究

    周旭红;

    概述了我国煤矿矿区生活污水特点、处理技术发展及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特点,对生物滤池处理矿区生活污水进行试验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合适的技术参数,同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后进行生物滤池处理矿区生活污水技术可行,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出水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可实现矿区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2008年05期 No.11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美人蕉对水体中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研究

    孙连鹏;武睿;杨颖;黄珊珊;

    通过溶液培养,研究了美人蕉在不同营养条件下,不同Cd浓度的吸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美人蕉在营养元素N的作用下对于Cd的吸收是一个交互作用的生理效应;美人蕉在营养元素C的作用下对于Cd的吸收没有很大影响,只有C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才有促进作用;美人蕉根对Cd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叶对Cd的吸收量且随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2008年05期 No.118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利用煤矸石生产白炭黑和氢氧化铝的研究

    薛彦辉;薛大兵;崔涛;

    介绍了工业固体废物——煤矸石的现状以及综合利用情况,研究了一种新的综合利用煤矸石生产化工产品——白炭黑和氢氧化铝的技术。该方法成本低、能耗低,副产物价值高,无废渣、废水、废气产生,煤矸石的分解率高,并回收催化剂反复使用,为煤矸石的高价值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可以使煤矸石固体废物的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综合利用要求。

    2008年05期 No.118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药剂法去除矿井水中多种有害物质的应用研究

    肖艳;徐细波;周如禄;郭中权;

    根据某一煤矿矿井水水质特点,采用在矿井水净化处理工艺过程中投加药剂的方法,达到同时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碳酸盐硬度和铁等多种有害物质的目的。工程试验表明,聚合氯化铝投加量100 mg/L,石灰投加量120~140 mg/L,二氧化氯投加量大于1.5mg/L时,可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2008年05期 No.118 30-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COD快速消解法测定高含氯废水的探讨

    邢长城;孙也;

    介绍了运用快速消解法测定含高氯废水中COD的研究,通过HgSO4络合法,对含高氯水样辅以稀释法,从而消除氯离子的干扰。针对Cl-/COD≤20的水样,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008年05期 No.118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防治技术

  • 淮北煤矿区地表塌陷的环境效应及对策

    周军;张启兵;

    地表塌陷是煤矿开采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它直接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负效应。煤矿区地表塌陷的治理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科多、面广。分析了安徽省淮北采煤塌陷区的现状、治理模式和治理效益,认为塌陷区治理应该遵循依法治理、依靠科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2008年05期 No.118 35-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高庄煤矿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

    邢洪魁;王宜海;

    高庄煤矿煤矿矿井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而且把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回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水资源,取得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2008年05期 No.11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综合防尘技术在开元公司的应用

    梁爱春;李德文;王树德;

    主要介绍了采煤机高压引射降尘系统、液压支架自动喷雾、粉尘浓度在线检测超限自动喷雾等综合防尘技术在开元公司矿井中的应用。通过对降尘系统效果监测和分析,降尘效率达到84.1%,降尘效果明显,改善了作业场所的劳动卫生条件。

    2008年05期 No.118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改造

    蒋焕锦;

    针对早期投运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分离效率低、煤耗高、调节性差等问题,进行了高温分离器的技术改造,完善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使锅炉运行状态最佳。

    2008年05期 No.118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问题探讨

  • 淮北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对策

    王健;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提出了矿区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模式,使淮北矿区"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传统生产转型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了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05期 No.118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我国采煤塌陷地复垦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

    王巧妮;陈新生;张智光;

    分析了我国采煤塌陷地复垦的现状,并对我国采煤塌陷地复垦进行了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土地复垦的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复垦组织模式,复垦费机制存在着不少弊端,复垦理论研究滞后是我国采煤塌陷地复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制定专门的、全国的矿地复垦法,推行科学的复垦保证金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

    2008年05期 No.118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监测与评价

  • 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矿山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基线模型

    刘志钧;刘小华;程建光;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是将某一地区或数据集合作为参照时某一元素在特定物质中(土壤、沉积物、岩石)的自然丰度,并可以表述为区分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的单一的极限,是区分自然的和人为的环境影响的重要参照,是进行环境污染状况分析的基础。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矿山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o、Cr、Cu、Hg、Mn、Ni、Pb、Zn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为下一步评价矿山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05期 No.118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 引江济太前后太湖水质变化研究

    张霄宇;於建琴;张微;王根良;

    根据1998年-2003年每月对太湖9个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及水质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各项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明显地改善了TP、TN、CODMn等主要污染指标,但TP还是超过地面水环境3类标准,TN、CODMn单项指标指示水体为中-富营养化状态。引江济太对太湖局部水域(主要是贡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水质由4类水体上升至3类水体,并对富营养化状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治理同时引入清水,流域水生态系统才能最终得到恢复。

    2008年05期 No.118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