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丽云;吴光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微波辐照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均表明该技术不但可以消除烟气中SO2的污染,而且还可以回收硫资源,从而将SO2的污染控制和资源回收相结合。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微波辐照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的机理和发展现状,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08年04期 No.11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周旭红;郑卫星;祝坚;张云飞;
与堆肥、填埋等污泥处理方法相比,污泥焚烧具有减容、减量和无害化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污泥处理方法。对目前国内外污泥焚烧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污泥焚烧分类,介绍了污泥焚烧技术的研究及进展,最后提出污泥焚烧是我国污泥处理的新趋势的观点。
2008年04期 No.118 5-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张乐观;冯兴华;李连山;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国外内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煤炭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对在我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
2008年04期 No.11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李礼;赵庆;
通过分析矿山开采过程对矿山区域造成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总结国内外最新的矿山污染控制措施,阐述了矿山生态恢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在综合国内外矿山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两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研究的发展展望。
2008年04期 No.11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赵东风;郭丽;窦华中;
实验采用填料吸收塔对漂白粉用于石化企业硫化氢恶臭的治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系统研究了漂白粉投加量、硫化氢浓度、进气流量、吸收氧化温度、液气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漂白粉投加量为0.2 g/100 mL,液气比20 L/m3,进气浓度控制在7 800 mg/m3以内,调整适宜的进气量,对硫化氢恶臭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漂白粉吸收氧化硫化氢恶臭气体不仅技术可行,而且费用低廉,操作方便,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工业化放大。
2008年04期 No.118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吴京杨;
试验研究了煤矸石的自燃临界风速及煤矸石的粒径、空隙率与透气率的关系,详细分析计算了矸石堆中的热风速与自然对流风速。研究表明通过减小矸石堆的空隙率可以减小其供氧速率,从而达到控制煤矸石山自燃的目的。
2008年04期 No.118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李爱民;龚铁强;雷军;
介绍了选用熟石灰Ca(OH)2作脱硫剂的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来脱除SO2;选用NH3作还原剂,活性炭作催化剂,在低温(<200℃)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属干法)NOX的技术来脱除NOX。实验表明:脱硫率>92.5%,脱硝率>74.6%,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和干法(SCR法)烟气脱硝技术适宜于中小型燃煤烟气的脱硫脱硝。
2008年04期 No.118 25-2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程宇婕;冯启言;李向东;
利用电絮凝-微滤法进行了给水处理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源水中的TOC、氨氮、油类的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电流密度有利于上述污染物的去除,TOC和氨氮的去除率随pH升高而增加,pH变化对油类的去除率影响较小。
2008年04期 No.11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崔丽琴;
气水冲洗滤池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滤池池型。由于气水冲洗滤池的配水配气系统较常规滤复杂,且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时间不长,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有一些细节因素容易被忽略,部分水厂的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结合工程实例,对如何优化滤池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与剖析。
2008年04期 No.118 32-3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苏巧红;
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利用吸收剂CaCO3浆液与烟气中的SO2逆向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并对生成的亚硫酸钙进行强氧化,最终生成脱硫副产品石膏(CaSO4.2H2O)。
2008年04期 No.118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赵华;高世杰;倪荣;
对柴油发电机发声机理进行分析,识别其噪声产生的根源和频谱特性。根据设备的工况要求、使用特点、经济合理性,设计一种专门的吸隔声罩,用于降低柴油发电机的噪声,设计吸隔声罩的A计权隔声为20 dB,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2008年04期 No.118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杨振宇;
以某一拟建煤矿风井为研究对象,对厂址进行本底噪声监测,计算了风井设备噪声影响情况,识别其主要噪声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为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008年04期 No.118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顾云君;
某公司主要从事聚氨酯(PU)合成革的生产,根据该废水可生化性较差(BOD5/COD<0.3),有机物浓度、悬浮物含量和色度均较大,且含有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水质成分复杂的特点,选择了"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厌氧工艺采用水解酸化技术,好氧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技术。运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COD、BOD5、NH3-N等指标均能达标排放,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04期 No.118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李洪伟;颜事龙;崔龙鹏;史永红;
以淮南新集煤矿区为例,通过系统采集、分析土壤样品,研究该区煤电工业固废(煤矸石和粉煤灰)堆积对矿区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研究区只有十余年开采历史,煤矸石和粉煤灰长期风化、淋溶已导致其处置堆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累积性污染;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研究区土壤中累积表现出差异性,但均未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污染标准,这说明煤电工业固废中重金属向周围土壤迁移是一个缓慢过程。
2008年04期 No.118 47-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刘晓晨;张宁;张敬凯;侯旭辉;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是决策者按照人类决策过程的"分解—判断—综合"的思想特点,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通过分析和研究,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入手,建立了矿山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将各层次权重综合,计算出各层次要素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最终确定影响矿山水环境的主要因素为矿化度、pH值、矿山疏排水量以及有机污染指标。
2008年04期 No.118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程水英;柴瑜;冯华伟;郭欣;
在明确矿区生态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三个方面建立了生态脆弱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方法。并以榆神矿区为例,对其生态承载力现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榆神矿区生态系统承载力分级为"不稳定、中等承载、中压",说明本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容易遭受外界干扰而使生态系统破坏,同时自我恢复能力也比较低。其中:水文和植被是制约矿区生态系统主要的自然因素;矿区资源和环境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现实承载力较小;资源-环境压力主要来自土地资源压力和水资源压力。并结合计算结果,从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提出增强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2008年04期 No.11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孙勇;徐祖信;
全面、充分地分析了影响城市用水量预测的各种因素,并逐一进行分析、分类、筛选和综合评定。结合预测的功能目标,对10类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权重打分法的办法,在预测前优先遴选权重值比较高的敏感因子,为后续的预测模型建立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数据序列,并根据这些敏感因子来建立适宜的预测模型,目的是规避预测结果的非关系成分扰动,并为快速建立预测模型限定合理的选择范围。
2008年04期 No.118 59-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代其彬;
围绕峰峰集团梧桐庄矿矿井水外排是否对周边潜层水质有影响,进行了调研、化验、分析、评价,查明了矿井水水量和水质变化特征、周边潜水层的水质特征和矿井水沿漳河排放的影响情况,确保了矿井的稳定生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2008年04期 No.118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