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楚良;
介绍了以河北某矿区伴生高岭土矿物为原料,制备聚合铝铁工艺和对影响聚合铝铁去浊效果的有关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聚合铝铁具有较佳混凝去浊效果的Fe/Al摩尔比等制备工艺参数以及净水投药量范围,研究了聚合铝铁对煤矿矿井水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并与常规净水剂进行了混凝去浊效果对比。
2007年05期 No.11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刘宏伟;崔蕾;郝春明;
研究了用氧吸收速率办法来验证溶解氧可以作为控制短程硝化试验的条件。利用生物抑制剂丙烯基硫脲和氯酸钠可以选择性地抑制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活性;通过测定不同溶解氧浓度下不同菌种的OUR值,就可以清楚地得出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在高低溶解氧浓度下的活性比较,从而为短程硝化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07年05期 No.113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卞晶;刘晓艳;戴春雷;李英丽;孙景欣;杨晓辉;
为了恢复因石油的开采、运输等造成的植被破坏,对不同类型土壤上植被的恢复演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容重、含水量、全氮和全磷)与植物群落演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与演替发生有正相关关系,氮、磷不是抑制演替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人为方法改变土壤的疏松度,同时减少对恢复阶段脆弱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来提高草地植被的恢复速度。
2007年05期 No.11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王闪闪;刘宏菊;张洋洋;
针对孤东油田含油污泥的特点,采用化学破乳的方法对油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75℃,pH值=10,搅拌速度为2 600 r/min,搅拌时间为10 min,泥水比为1∶5的情况下,破乳剂1与破乳剂3复配,处理效果最佳,其中加入油泥体积3.9%的破乳剂1与0.4%破乳剂3,最高回收率可达到53.4%。该方法适合作为孤东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
2007年05期 No.11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尤斌;董宜坤;王晶晶;耿齐红;
介绍了选用Ca(OH)2、FeCl2、漂白粉等作为处理药剂,在同一处理介质内一次性处理含有Cu2+、Fe2+、Zn2+、Cr6+、CN-等污染物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处理高效,成本低廉,适用于中小电镀厂对综合电镀废水的处理。
2007年05期 No.11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薛惠锋;陶冶;刘春江;
分析了产生企业环境成本社会化原因,提出了解决企业环境成本社会化问题的对策。
2007年05期 No.113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谷明川;王会勤;
根据平煤集团清洁生产的实践经验,结合全国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出了在制定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标准时,要符合国家的长远发展规划,重点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内容,建议设置区域性清洁生产指标,并对代表该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关键性指标进行了合理性和可比性的分析。
2007年05期 No.11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张岳祥;
针对煤矿矿区水资源普遍短缺却浪费严重、利用率不高、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矿区节水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原则、内容、技术、效果、保障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为煤矿矿区节水工作提供参考。
2007年05期 No.11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陈旭;肖登文;
中小型电厂脱硫改造工程过程中应考虑的诸如场地的约束、脱硫对锅炉引风系统阻力的影响、脱硫对除尘器影响、脱硫对设备运行腐蚀及脱硫副产品的处理等问题及解决方案。
2007年05期 No.11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吴杰;许祥左;
对徐州矿务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与指标体系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并明确了徐州矿务集团发展经济的重点是建设三大循环经济区,给出了三大循环经济区的模式。
2007年05期 No.113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 曹育红;
根据煤矿区规划环评的现状,提出了几种煤矿区规划环评中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并将多源叠加的高斯模型法和箱模式法分别应用于榆神矿区和神东矿区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结果表明,多源叠加的高斯模型法灵活多变,而箱模式简单易行。
2007年05期 No.11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丁瑞;秦树林;单绍磊;
以潘西煤矿高岭岩作为评估对象,通过对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的分析及除砂及加工利用试验,评估了高岭土生产4A沸石、造纸涂料级煅烧高岭土、高活性偏高岭土等产品的应用价值,为矿区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探讨出一条新路子。
2007年05期 No.113 60-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