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银丽;吴王燕;
菌根是目前应用于煤矿区生态治理的一种新技术,菌根孢子密度是衡量菌根生态适应性的标准之一。采用改进的曲利本兰染色方法,对孢子密度测定方法作了改进,以提高测定的精度和速度。结果表明:经染色后的基质中孢子及其菌丝呈紫色,在双目显微镜下观测孢子的数量和形态很容易识别,计数的精度和速度明显提高,降低了孢子密度测定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为检验菌根技术在野外大规模的生态应用效果提供了一种快速测定方法。
2007年02期 No.110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沈永铜;贾勇;马中飞;
为了提高微细粉尘的除尘效果,将聚丙烯酰胺(PAM)与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等进行复配,并分别测定了粉尘的沉降时间、溶液表面张力及其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AOT与PAM复配后,形成了新的物质,可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和粉尘沉降时间,从而提高微尘湿润效果。
2007年02期 No.11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许斌;周志刚;
对影响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提高测定准确度与精密度。
2007年02期 No.110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乔慧琼;孙三祥;张健东;
采用水力空化技术的新方法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苯酚及二甲苯。实验研究了循环时间、苯酚初始浓度、二甲苯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以及水温、pH值随循环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苯酚、二甲苯的适宜初始浓度分别为28~38 mg/L、2.9~3.6 mg/L,水力空化技术适宜于处理微污染水;苯酚、二甲苯的降解率随循环时间呈线性关系,具有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随循环时间的延长,废水的pH值可升高1个pH,水温增加18℃后趋于稳定,水温的升高会影响到苯酚、二甲苯的降解率。
2007年02期 No.110 18-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陈雪松;陈水荣;
采用SBR反应器对焦化废水进行生物脱氮处理时,存在NO2--N的积累现象。通过控制pH和投加碳源来改善生物脱氮效率。结果表明,把反应器内pH水平控制在7.0~7.5时,反硝化速率最大。比较了在好氧阶段2和缺氧阶段2投加甲醇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在没有外加碳源的情况下,SBR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为78.4%,在好氧阶段2投加甲醇时,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为90.2%,在缺氧阶段2投加甲醇时,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93.8%。在投加甲醇后脱氮效率比没有外加碳源时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调节pH值和投加碳源可明显增加脱氮效果。
2007年02期 No.11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高彦林;袁丽梅;张雁秋;
采用厌氧、多级A/O(缺氧/好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处理生活污水,重点研究了系统脱氮除磷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TN、TP、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95%以上,出水各项指标均优于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膜过滤压差的变化和膜的清洗试验表明,采用清水冲洗、碱洗加酸洗的方法洗膜,膜污染去除率能达94%以上。
2007年02期 No.110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王雪;李多松;
在脉冲喷吹的基础上,向滤筒除尘系统中导入声波,以改善清灰效果,并通过实验得出两者的最佳组合方式。调节声波相关参数,得出声波的频率和声压对清灰效果的影响关系,并找到最佳频率。
2007年02期 No.110 28-2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