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利;程养学;喻文熙;邢绍文;
介绍了几种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脱硫工艺,并对各种工艺的经济技术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国内烟气脱硫市场并就脱硫技术国产化问题提出若干看法。
2006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黄周满;高良敏;
分析总结了工业废水中微量油测定的几种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并简要概括了这四种方法在测定微量油时的特点。
2006年04期 6-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尹连庆;宏哲;
分析了放射性物质在燃煤中的富集规律,介绍了粉煤灰中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影响途径,介绍了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测量方法以及检测标准,并对减少粉煤灰放射性污染提了几点建议。
2006年04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丁小东;朱明华;
综述了国内外环境激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危害,提出了环境激素污染的防治措施。
2006年04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苏永杰;姜维国;邵海江;杨维耿;张起虹;王利华;
通过分析核能的起源与发展,世界核电发展现状,论述核能对环境影响和核能利用的环保对策,预测核能是今后解决能源危机最主要也是最本质的途径,并对核能大发展的情况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2006年04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朱明华;
装修材料已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一大因素,介绍了室内装修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的由来及其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2006年04期 20-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冯涛;刘洪波;孙月峰;
介绍了均相和非均相金属催化剂能增强臭氧氧化能力,进而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阐述了金属催化臭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水的机理、工艺流程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金属催化臭氧化技术应加强对高效催化剂、新型反应器的研制及催化过程中反应机理、影响因素的研究等。
2006年04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许太明;陈刚;牛炳晔;王建明;袁武建;
尝试了一种新的等离子体-光催化复合方式,研究表明该种复合方式具有较显著的协同促进效应,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发生单元与光催化单元的距离以及在两者之间放置网状物,可消除等离子体单元产生的负电荷对光催化单元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其复合效应。还对这一复合方式下协同效应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2006年04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邓寅生;邓东丰;杨景;
粉煤灰作为固体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粉煤灰排放量的增大,如何利用粉煤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粉煤灰因比表面积大而具有吸附性能,笔者利用粉煤灰的这种特性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因此该研究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6年04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刘文辉;刘增超;郑先俊;
以氢氧化镁作为水处理剂处理含铜酸性废水。考察了氢氧化镁用量、搅拌时间、温度及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含铜污水的处理,操作简便、去除率高,可达99%以上。氢氧化镁回收后,经轻烧处理变成氧化镁,仍可以多次用来处理含铜废水,去除率可达98%以上。
2006年04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曹玉宇;黄拥冈;俞坚松;
左氧氟沙星作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生产该药品所产生的废水为抗生素废水,是一种高色度、有毒难降解的有机废水。通过SBR试验,分析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情况,旨在研究其生化处理影响因子,并由此提出处理该类废水所应注意的工艺条件和处理建议。
2006年04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魏代波;郑爽英;
研究了吸附苯酚的饱和粒状活性炭在电化学反应器中的再生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再生活性炭是可行的。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电解质浓度等因素是电化学再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6年04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韩小林;张永宁;张子虎;郭中权;周如禄;
根据煤矿矿井水的水质特点,分析了古书院矿矿井水在建矿初期采用的一体化净水器工艺的存在问题,并进行了工程改造,采用适合煤矿矿井水水质特点的高效澄清、多介质过滤工艺,选择合理的设计参数和最佳混凝剂投加量。该改造工艺可有效解决原一体化净水器工艺存在的问题,解决煤矿用水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2006年04期 43-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王纪军;张永泽;魏明宝;
采用反渗透工艺处理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排污水,作为循环水补充水和锅炉补给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6年04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郑全九;
通过治理自燃矸石山的实践,找出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可行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6年04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史兴民;
通过对韩城燎原矿的11#煤不同深度的煤样中的微量元素P、U、Ge和Ga进行分析,发现为11#煤低磷煤;煤中U和Ga的含量均低于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只有Ge含量略高于地壳中的平均含量。计算了这些微量元素与三态硫、灰分和挥发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Ga在煤中主要以无机态存在。P在煤中可能大部分以有机态存在,小部分以无机态存在。U与Ge在煤中可能主要以有机态存在,以无机态存在的可能性较小。
2006年04期 50-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刘继文;刘继余;
我国煤矿矸石的堆放长期以来主要是以露天堆放为主,当遇到雨季,受雨水冲刷产生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香根草是近年来逐渐被重视的生物防治技术,利用香根草良好的固土护坡特性,解决矸石堆放的二次污染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
2006年04期 53-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曹育红;王丽;宁建宏;
介绍了陕北焦炭行业现状,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研究了陕北焦炭行业中焦炉煤气发电的环境影响,研究表明焦炉煤气发电工程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它可以在全国焦炭行业尤其是小焦化集中区起到示范作用。
2006年04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罗林强;
SANOA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监测系统,适用于空气自动监测子站SO2、NO2的测量。该监测系统,连续性好,稳定性高,操作简便,但由于系统有一段开放的光程,始终包含大气的背景值,给校正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实验比对,论述了大气背景值对校正结果的影响,讨论了影响大气背景值的两种因素,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并论证了改进后校正方案的可行性。
2006年04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吴四清;
主要介绍大屯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控制、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目前体系运行状况,运行该体系后取得的一些成绩。
2006年04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