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旭辉;王锦;许兆义;黄燕萍;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活性污泥系统、臭氧活性炭系统建模方面的研究,这些模型的建立使得污水处理系统在线智能控制成为可能。在膜分离系统中进行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膜通量、膜透压的预测模型研究,为膜过滤单元和水厂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2006年03期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罗亚田;曾勇辉;张列宇;熊瑛;
电凝聚法是一种对环境二次污染很小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因其电化学过程中可溶性铝或铁阳极的钝化现象而限制了其高效低能耗应用。从电凝聚电极过程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电极钝化的本质原因及消除电极钝化的措施,并介绍了笔者采用自行研制的交变脉冲电凝聚专用电源,彻底消除电极钝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2006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刘培;张雁秋;
从丝状菌和絮凝菌的生长特性方面对活性污泥膨胀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详细论述和分析了各种活性污泥膨胀控制措施。
2006年03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蒋德林;周其刚;冯华伟;
介绍了我国目前燃煤电厂SO2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6年03期 10-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曾旭;秦树林;徐高田;
光催化氧化作为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在环境工程治理领域得到较快的发展。主要介绍了纳米TiO2光催化反应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各类型反应器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催化反应器应用前景。
2006年03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付婉霞;聂正武;高杰;肖艳;
介绍了饮用水中氨氮的去除机理,对国内外目前常见的氨氮去除工艺进行了讨论和评价,并对未来的氨氮去除工艺进行了展望。
2006年03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褚华宁;张仁志;韩恩山;
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UASB中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如废水性质、选择压、碱度等,并且介绍了几种加快UASB中颗粒污泥形成方法。
2006年03期 18-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周杰;裴宗平;李高金;靳晓燕;
介绍了B/S结构的环境信息系统的优点及其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对所包含的组件及功能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B/S结构的环境信息系统使用方便、易扩展、可移植性好。
2006年03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郭中权;冯曦;李金合;毛维东;
介绍了高硫酸盐硬度矿井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试验确定反渗透装置阻垢剂种类、选择和投加量,最终确定适合高硫酸盐硬度矿井水特点的反渗透处理工艺,工业性应用表明反渗透脱盐率达到97%以上。
2006年03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郭巍;
通过实验室分析和野外实地监测,对比讨论了植物修复工程的有效性。实验数据表明:经植物修复后,矿区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明显好转,酸碱缓冲能力也相应提高,土壤中Pb,Cd,Cu,Zn的含量有效降低。植物修复工程积极有效地改善并恢复了西露天矿地严重受损的生态环境。
2006年03期 27-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胡立峰;郑海亮;成春奇;
对用粉煤灰处理污水中的COD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接触时间、污水酸度、粉煤灰用量、粉煤灰粒径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与污水的最佳接触时间为5 h;粉煤灰的粒径和污水的酸度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灰水比1∶10时,去除率就可达到90%以上,并且粉煤灰对COD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模型。
2006年03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范丽华;雷雪飞;李亚焕;张洪林;蒋林时;
针对抚顺三宝屯污水厂的剩余污泥采取动态半连续流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进行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的研究,为中试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连续进泥14 d后,出泥的COD与VSS的去除率开始稳定,产气量也逐渐达到稳定,气体中的甲烷含量达70%以上。检验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中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均不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可作为农业肥料。
2006年03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范有明;时章明;刘志强;
提出利用市郊淘汰或者需要转型的水泥厂改造焚烧城市生活垃圾,给出了焚烧系统的主要构造和基本流程,并对焚烧工艺做了初步研究,最后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6年03期 36-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卢忠彬;
对电石炉烟尘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电石炉烟气除尘的工艺方案,经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2006年03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叶军苗;
通过对恶臭治理方法的比较,选用吸收法处理含硫污水罐的恶臭污染,处理工艺合理,安全可靠,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6年03期 41-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王健;
对某一印染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选用先进的A/O工艺,添置部分设备及土建构筑物,水质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减少了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03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王思彬;
分析了姚桥煤矿污水厂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中排泥系统存在的排泥不畅等问题,提出改造方案,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2006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孙兴富;颜海波;郭敏飞;
以温岭市为例,研究了地表水水质中主要污染指标BOD5、CODMn、DO、NH3-N、NO3-N、NO2-N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地表水污染严重时,BOD5和CODMn与NH3-N间、NO3-N与DO间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NH3-N与DO间符合乘幂函数关系,CODMn和NO2-N与DO间符合乘幂、指数、对数的函数关系;在污染较轻时,主要污染指标的函数关系不明显。在建立主要污染项目函数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指标存在相互关系的原因,该成果可用于地表水的污染治理、水质的评价和BOD5的测定。
2006年03期 48-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张翠萍;
对于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中确定稀释倍数的问题,通过多年实践经验,摸索和优化了确定水和废水样品BOD5的稀释倍数,从而达到提高测定BOD5的准确度,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2006年03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段志鹏;
某煤矿矿井水涌水量约为440 m3/h,经处理后直接排放。该矿新上洗煤厂及煤泥煤矸石电厂项目,用水量较大,现对矿井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然后进行综合利用。
2006年03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王红英;
乡镇煤矿点多面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废水和有害气体,造成水资源枯竭、水土流失、地面沉陷等环境问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应加强规范监督管理,使煤炭开采可持续发展。
2006年03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宁建宏;顾广明;张慧;
煤炭开采中的瓦斯爆炸与矿井突水,属矿井安全评价的范畴,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其隐蔽性、长期性等特点,通过次生环境风险的识别,提出了风险评价中应注重的矿井类型、环境危害的分析、预案制定中的初步想法。
2006年03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李娟娟;马金涛;杨占军;郝亮;
利用改性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普遍存在重金属的污染,农作物也已受到污染,矿区土壤由于重金属的污染不能用于生产粮食作物的农田。
2006年03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2006年03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