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保护

  • 湿式氧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苏晓娟;陆雍森;Laurent Bromet;

    湿式氧化技术是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在高温高压下处理废水的技术。50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和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着重介绍了当今世界上几种主要的湿式氧化工艺的工艺特点及应用现状,为我国湿式氧化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2005年06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膜法富氧助燃技术在节能和环保中的应用

    沈光林;

    主要介绍了该高新技术在玻璃窑、注汽炉、加热炉、热媒炉、燃煤炉、燃油及燃气炉等方面的典型应用,一般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但显著节能、增产,而且改善燃烧效率,延长炉龄,环保达标,通常几个月就能收回全部投资。

    2005年06期 5-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煤与废塑料共焦化技术可行性分析以及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张振国;刘泽常;廖洪强;赵莹;

    综述了目前废塑料的处理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国外冶金中的应用,结合煤与废塑料共焦化的研究现状,对煤与废塑料共焦化的可行性做了分析,指出了我国今后在此方面的工作重点以及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

    2005年06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风力发电—中国重要的后续能源

    苏明军;

    针对中国目前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介绍了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及风力发电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在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目前,风力发电是除水力发电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是解决中国能源和环保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2005年06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煤矿矿井水主要处理技术

    王彦;赵勇;

    从处理煤矿矿井水达标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洁净、含悬浮物、酸性和高矿化度矿井水的主要处理工艺和方法以及技术要点,为矿井水综合利用指出一条道路。

    2005年06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蒽在几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陈洪;许端平;黄满湘;马力强;王宛华;李发生;

    采集了黑龙江黑土、江西红壤、北京潮土、新疆灰漠土,并从中提取了胡敏酸。这些土壤和胡敏酸样品均采用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分析,并以这些土壤及其胡敏酸作为吸附剂吸附多环芳烃蒽,蒽的定量采用荧光光度法。结果表明,黑土对蒽的初期吸附速度较快,吸附50 h后达到平衡。土壤及其胡敏酸对蒽的吸附均较好地符合了Freundlich模型,说明吸附属多种吸附点共同作用,每种吸附位点表现不同的吸附自由能及位点总剩余度。不同种类的土壤对蒽的吸附能力不同,吸附能力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来源胡敏酸对蒽的吸附能力不同,这种吸附能力的差异可能与构成该土壤胡敏酸生物大分子的某些化学基团含量不同有关。

    2005年06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用活性白土为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初步实验

    刘晓明;马小隆;刘心悦;

    论述了用活性白土为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剂的用量、吸附时间以及试液pH值对铬去除率的影响。做出了吸附等温线,并且对其吸附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另外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05年06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活性粉煤灰增湿脱硫机理及数学模型的研究

    李国莲;胡萃;齐美富;

    在双膜理论和传质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活性粉煤灰增湿脱硫机理,并建立了简化的脱硫模型,考虑烟气流量和脱硫剂加入量两个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时,将数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比较吻合。

    2005年06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曝气-过滤一体化装置处理城市污水效果的研究

    涂保华;王利平;张雁秋;

    曝气-过滤一体化装置主要由生物反应器、慢性砂滤池及滤布组成。装置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比较好,正常情况下,对COD和NH3-H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SS为零,出水浊度不超过6 NTU,但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低于20%和16%,出水细菌总数超过6×104MPN/mL。

    2005年06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三氧化钨光催化法脱色处理化纤厂废水

    王庆霞;

    以WO3粉体作为催化剂对化纤厂废水采用光催化氧化法进行脱色处理,讨论了光催化氧化法的反应机理,以及化纤厂废水的pH值、光催化剂的投入量、光照时间各因素对废水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O3粉体的投入量为1.000g/L,pH值为3.00时,利用300W高压汞灯光照7 h后,废水试样的吸光度由0.596降低至0.020,色度去除率达到96.6%。

    2005年06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焦作市某电厂粉煤灰堆放场引起岩溶地下水Cr6+污染的初步研究

    范俊玲;尹国勋;曹军;

    结合焦作市某粉煤灰堆放场的水文地质情况,根据淋滤液中Cr6+离子析出过程,探讨了Cr6+离子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粉煤灰淋滤总量的估算,并对堆放场提出有关建议和措施。

    2005年06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电厂厂界噪声综合治理方案设计

    杨杰;

    分析了某电厂厂界噪声超标的原因,根据噪声源的噪声特性,提出了厂界噪声综合治理方案,对隔声墙进行了设计,并对效果进行了计算和预测。

    2005年06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炼焦生产过程恶臭污染与治理措施

    乔树峰;胡园桃;刘长青;

    炼焦化工生产主要是以煤炭为原料,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到950℃~1 050℃,经过干燥、热解、固化、收缩制成焦炭和回收化学产品。在煤炭焦化过程中会产生化学产品,如煤焦油、焦炉煤气、氨、粗苯、萘、硫化氢、氰化氢等。这些化学产品经精制加工和深加工后,可制取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原料。在产品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产生部分恶臭性气体并排至大气中,对厂区及周边环境造成异味污染。根据焦化厂生产过程产生异味气体成分及部位,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对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提高厂内外大气环境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005年06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抚顺西露天矿与典型平原冬季逆温特征的比较

    金龙哲;张广宇;高鹏;魏巍;

    利用现场采集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抚顺西露天矿及其周围平原地区冬季逆温特征,并简单分析了其成因。对两者进行比较,得出了在露天矿坑特殊的地形及小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逆温现象与典型的中纬度大陆地区逆温的差异及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2005年06期 47-4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生物多样性与贸易自由化

    陈军;钱玉山;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自由化以及WTO多边谈判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环境与贸易问题日益凸显。与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问题,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生物安全议定书》等多边环境协议与WTO相关规则的关系、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传统知识的保护、转基因生物体的贸易规则等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原则准确地说明了贸易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因而成为协调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石。

    2005年06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煤炭企业发展环保产业的思考

    李毛;刘冰;孙德朝;

    根据环保产业的狭义和广义概念,介绍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环保问题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安全问题的新理念,结合构建和谐平安矿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矿区发展循环经济和煤炭企业非煤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了煤炭企业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煤炭企业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具体措施建议。

    2005年06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烟气净化技术及其在矿区推广应用的对策研究

    吴华广;顾强;

    结合对徐州矿务集团以及周围地区大型煤炭企业燃煤烟气净化技术实际状况调查,分析了造成高效燃煤烟气净化在矿区推广应用滞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适合煤炭企业的燃煤烟气高效净化新技术和装备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2005年06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利用

    秦树林;斯乾佐;申屠民良;程材;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按照“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循环理念组织生产,实现物质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矿井水虽是煤炭开采的副产物,但也是种不可再生的宝贵的水资源,利用各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使矿井水处理后回用于工业生产,将极大地推动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2005年06期 59-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露天煤矿矸石山对地下水污染的模糊综合评价

    陆海军;梁冰;肖利萍;孙可明;

    针对阜新市新邱露天煤矿矸石山附近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其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且分析了造成其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污染物质,从而得出了该地区的地下水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的结论。此次评价为该地区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其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005年06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能源环境保护》2005年总目次(总第97102期)

    2005年06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