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洪柱,徐启明
石油及其产品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损耗是困扰石油加工储运和环保行业的重要问题,推广和采用油气回收技术十分迫切和重要。介绍了常见的4种油气回收技术: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
2005年05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王建明,袁武建,陈清
系统介绍了吸附法、氧化法、洗涤法、生物法、等离子体法除臭技术的作用原理和技术特点,同时根据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恶臭气态污染物的情况,对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2005年05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张文成
利用沸石对氨氮的选择性吸附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对不同粒度沸石、不同沸石投加量去除模拟废水和焦化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对焦化废水中的氨氮有很强的选择吸附性;焦化废水中其它离子会降低沸石吸附氨氮的能力;粒度越细,沸石对焦化废水氨氮的去除速度越快;沸石吸附焦化废水等温线可用朗谬尔公式和费兰德利希公式来描述。
2005年05期 9-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毛欣,聂雅玲
废分子筛通过酸溶、聚合等过程制备聚合氯化铝(PAC),找出了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絮凝考察。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对分子筛中Al2O3的浸出率的影响较大,熟化时间、温度对产品性能影响较大。盐基度、PAC加入量对PAC的絮凝性能有较大影响。
2005年05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凌海波,张敬东,李捍东
通过对经A1-A2-O工艺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进行GC-MS分析,以废水中主要的难降解有机物苯甲酰肼,喹啉,萘为唯一碳源进行优势菌种筛选,获得10株优势菌。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并通过目标污染物生物降解能力实验,结果B04,K01,K03,K04和N02等5株菌种具有高效降解能力。通过对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得出不同的菌株降解焦化废水均表现为一级反应关系。在活性污泥中投加优势菌株后,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降解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投加高效菌种有利于提高焦化废水的降解率。
2005年05期 16-1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时红,刘谨
以太原二电厂粉煤灰浸出试验为例,对火电厂粉煤灰长期堆放造成水环境污染的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水中的酸碱性受灰中SO3与碱性金属氧化物含量的影响;粉煤灰浸出液pH值越低,越利于粉煤灰中微量元素的浸出;同时粉煤灰的粒径越小,各元素的浸出浓度较高。
2005年05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党光耀,房建国,韩作振,刘志钧
通过试验,就矸石电厂粉煤灰提取铁、铝并将二者有效分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后续制备微晶玻璃的工艺,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要求,以保证整个研究的经济性和完整性。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沉淀法有效地实现了铁、铝分离,为微晶玻璃的制备创造了条件,且工艺简单,控制点少,可操作性强。
2005年05期 24-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刘晶,宋存义,邢奕,李明
利用高炉渣作为微动力砂滤器的滤料,研究了它去除水中总磷、悬浮物的效果。结果表明:高炉渣对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对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2005年05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齐翔,王飞际,王丽伟,赵恒,李海波
试验表明石英砂和陶粒组成的双层滤料滤池,其净水处理性能明显好于石英砂和无烟煤双层滤料以及单层石英砂滤料滤池,特别是出水浊度、微絮凝作用、反冲洗耳恭听周期、藻类的去除、絮凝剂的使用量等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
2005年05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魏德江,郭中权,李莉
海州立井矿井水中主要含有以煤屑为主的悬浮物,且硫酸盐、氟、溶解性总固体等指标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先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净化工艺,再采用“反渗透”深度处理工艺,使处理后矿井水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2005年05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孙勇,钟爱成
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并对曝气和沉淀排水阶段进行设计优化,利于节能及优化运行。
2005年05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韩小林,张子虎,张弘弛
介绍了晋城古书院矿预防治理自燃煤矸石、植被绿化现状,结合煤矸石结构理化特性,采取注浆法固化,黄土覆盖,并融会贯通周围环境植被工程实践。
2005年05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周旭红
论述了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目的与作用。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局限性,简要地提出了几点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有效性的建议。
2005年05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陆人春
饮用水中天然放射线核素镭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人们采取多种方法试图去除,饮用水暂时硬度受热沉淀对镭放射线核素的共沉作用对其迁移规律产生重大影响,提出利用水中共存暂硬,通过适当方法阻断镭放射线核素进入人体的通道,减轻其对人的危害。
2005年05期 44-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程宏斌
随着《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的生效,有效减排温室气体,改善大气环境日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清洁发展机制"(CDM)为煤层气利用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煤层气利用的环境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5年05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慕山,许端平,陈洪,杜晓明,李发生
贴不贴纳污泡是大庆市某石油化工厂生产废水排放场地,其石化废水的排放历史约30年左右。按泡内水流方向采集水及沉积物样品,并对其中的总石油烃(TPH)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氧化塘出口处水及沉积物中TPH含量最高,沿水流方向,其它各采样点含量逐渐降低。说明该纳污泡内氧化塘对TPH的降解能力较弱,而植物对水体中TPH迁移的阻滞能力较强,沉积物对TPH的吸附和固着能力较强。
2005年05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吕连宏,张征,李道峰,迟志淼,尚晓颖
煤炭城市是一类特殊而重要的小型城市群体,如何协调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已经称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结合煤炭城市的具体特点,构建了一套综合的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了判断并分类,旨在更科学而合理地反映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矿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2005年05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任剑峰
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天然气综合利用中环境事故风险评价的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2005年05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方文惠,桂和荣
选择了不同塌陷年龄的煤矿塌陷塘,测试水的环境状况指标,得出的结果是:矿区塌陷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叶绿素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且不同塌陷塘之间差别也较大。对主要营养指标及营养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为塌陷塘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005年05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本期数据